2006-12-18

『非正規工作』的出現和對策

近十多年來, 國際和本地勞工市場形態, 僱傭關係, 勞動者的工作形式, 都出現巨大的變化. 其中一個靜靜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革命, 就是『非正規工作』的出現. 早在1994年威廉.布里吉斯 (William Bridges) 在他Jobshift (新工作潮) 一書中就指出工作的形式己出現了劇變, 他甚至認為傳統觀念的工作將會消失 (de-jobbing). 十年前卑詩省著名的經濟學家羅莎琳.庫寧(Roslyn Kunin)也提出了著名的有關本地勞工狀况的啫喱餡甜餅圈模式(the Jelly donut model).



她指出, 啫喱餡是標準工作 (standard job), 是指傳統的全時間, 長期的, 單一老闆的工作; 而外面的面包皮, 是那些兼職, 臨時工, 契約工, 短期工, 外判, 替工, 季節工, 自雇工, 所謂的『非正規工作』( non-standard job) . 而這啫喱餡會越來越少. 而至少, 這在加拿大是必然的趨勢.


現時加拿大有約四成勞動者屬於自僱, 或從事『非正規工作』的勞工. 這趨勢是來自幾個互相影響的結構性因素:


1. 加拿大由貨物生產轉移到以服務為主的經濟. 在總勞動人口中, 零售, 旅遊, 娛樂, 個人服務行業不斷上昇, 而兼職工作多集中在這些行業.
2. 小型公司急劇增加, 外判工作盛行, 促使了短期僱佣方式.
3. 本地與國際市場的競争, 競爭的壓力引起了減低成本, 最主要是工資成本, 僱用非正規工作勞工是最佳的省錢方法.


這種僱佣方式的趨勢使從事『非正規工作』的勞工成為高危的一族. 據2006年一份報告指出, 約有63%的加拿大人仍有全時間全年的工作, 但另外37%則要從事『非正規工作』, 而其中很多工作不穩定, 時薪低於$10, 而在大城市中需要時薪$10.50 來維持生活費用.


這種僱傭關係的改變, 給予了些僱主逃避對職員的承擔如醫療保險, 退休金, 員工訓練和事業的發展, 也予僱主更大生殺之權, 壓低工資, 使『非正規工作』的工作者更不利. 而自僱人士, 除了一小部分人士如醫生, 律師, 會計師等可能擁有高收入高地位外, 很多的自僱者都處於艱苦的狀况, 不少人是因找工作困難而被逼自僱. 身為僱主他們失去很多受僱者應有的福利和保障, 由於是”自己工”, 很多人在勞工假期還要工作, 他們也要做更長的工作時間. 據統計, 自僱者中有百份之三十五每星期工作超過五十小時, 而同樣工作時間的, 受薪者剛只佔百份九.


很多人指出,現時的福利和法例, 較多是為全職長期受薪者, 所謂”標準工作”者而設. 而現時加拿大有約四成勞動者屬於自僱, 或從事『非正規工作』這類勞工有快速增長的趨勢, 由於僱佣形態的關係, 他們沒有資格得到標準工作勞工所擁有的保障和福利.

『非正規工作』趨勢對新移民求職者的衝擊最大, 沒有本地經驗和人脈, 在勞務市塲的激烈競爭中, 很多都要從『非正規工作』做起. 但在這種情形下, 如能看清形勢, 妥善計劃, 仍能突圍而出, 得到最後的事業成功:

1. 認清『非正規工作』是全球大環境趨勢, 無人以避免, 要正面樂觀迎上去.
2. 明白傳統標準工作在消失中, 不要只在等待長期終身僱佣工作, 開放心胸接受『非正規工作』, 這樣你的選擇會更多更廣, 受僱機會更大.
3. 『非正規工作』的盛行其實也出現很多怪現象: 有人沒工做但有人太多工做: 有些人關係好有門路的, 可能同時有幾份兼職, 應接不暇, 收入比只有一份固定工的還要多, 你能做到這樣嗎?
4. 『非正規工作』對新移民來說是敲門磚踏腳石, 無論如何先有個開始然後再爭取加工時, 或挑選工作, 在最後甚至達到全職或在公司中成為核心工人(core employee). 那麼職位就更有保障.

當然, 『非正規工作』趨勢會使一般勞動者處於劣勢, 工作無保障, 缺少爭取合理工資的能力, 只有使他們滯留於低收入從而減低了生產力. 能與時俱進的制度, 不只保障工人平等待遇, 還會提高勞工質素促進生產力. 加拿大現時正面對日益劇烈的國外競爭, 其實我們是更需要完善的勞工福利制度來增強我國勞工的競爭力的.

2006-12-05

CQ+PQ>IQ

《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湯馬斯·弗烈曼最近訪問中國, 有人問他, 在世界是平的情况下,怎么教育子女?他提出了四個要點: 1. 讓他們學會如何學習, 2. CQ+PQ>IQ,C代表好奇,P代表激情。3、學會如何去發掘信息而不是簡單的記憶. 4.開發主導創新的左腦,而非以往强调的理性支配的右腦.

《世界是平的》一書很多人都看過了. 作者湯馬斯認為地球是圓的, 但世界是平的. 把握全球化趨勢、在21世紀才有競爭力. 他認為全球化可分為三個時代,1.0來自於國家,2.0來自於企業,而『3.0版全球化』的推動力是來自“個人”.由於資訊科技帶來的便利,個人在家裡就可以連接上網,跟整個地球連接上軌道. 他認為有“十大推土機” 將這個世界剷平:這十個”推土機”是柏林圍牆的倒下, 視窗開啟; 網景(Netscape)的上市; 工作流軟體 (work flow software); 資源開放 (open sourcing); 外包 (outsourcing); 岸外生產 (offsourcing); 供應鏈 (supply-chaining); 內包 (insourcing) 、資訊搜尋 (如Google); 及輕科技,

世界扁平化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規則、角色及關係. 國家、企業與個人都要面對全世界的競爭,要開放自己去選擇最適當的生產方式,才能維持競爭力. 對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維持自己的競爭力,也就是終身受雇力,每一個人都要使自己成為「碰不得的人」,也就是工作不能外包出去的人. 有終身學習的能力的人, 才能積累自己的競爭力,別人不能取代。在扁平的世界裡,合作的資源與工具是人人可以取得的大眾物資,唯一不可取得的就是想像力. 因此面對全球化的競賽,提高自己的附加價值,並非只靠智商 (IQ), 想像力, 好奇心(CQ), 激情(PQ), 創意, 不斷學習的能力和態度.和把想像化為行動的能力. 才是未來致勝的關鍵. 我們要孩子具有未來的競爭力,就要透過教育讓他們培養出這些質素.

2006-11-21

就業顧問的專業操守

就業顧問是一種專業, 它除了需要長時間的訓練, 去達到所需的知識, 技術和能力之外, 從業員並需有嚴格的道德橾守, 而這種道德橾守必須由專業的精神去約束. , 外來的有專業組識, 資格檢定; 內在的約束則來自其個人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

就業輔導與心理諮商, 精神冶療相似, 都是一種諮詢的運作. 它的對象是人, 是一種對人的服務. 透過助人者與受助者的互動, 去找出方法來解决受助者困境. 人與人的接觸必會產生出相互影响, 這相互影响必需由助人者用其專業能力和精神小心處裡和控制.

在人的接觸中, 經常會出現”移情”(transference)或”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的現象, 例如說, 受助者會把助人者當為以前的親人, 或助人者在過程中會勾起一些以往他自己不愉快的經驗. 這些情形對助人的果效會產生很大傷害, 這就需要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和態度去處理. 在另一方面, 在輔導的過程中, 受助者是處於在受問題困擾的境況, 他是混亂, 無助, 痛苦, 和焦慮, 他渴望被接受, 得到支持和指引, 他們會把輔導員當為可以信任和依賴的杈威, 以幫助他脫離困境 在這角度看, 輔導員和受助者的關係並不平等, 相對來說, 受助者是處於一個弱勢, 在這情况下, 輔導員必需秉著專業精神, 才能避免濫用職權的情况出現. 這就是專業和一般人, 如朋輩間的幫助所不同之處.

在另一方面, 就業服務最獨特的地方是, 就業顧問本身也是要找工作的人. 他與受助者會同時有同樣的需要和目標, 就是找工作, 或是找更好, 更有保障的工作. 因此利益冲突出現, 受助者的福利與就業顧問的福利孰重? 只有在專業操守的指引下, 才能把受助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些常見的現象經常在挑戰職業顧問的操守, 譬如:

1. 就業顧問因其職務性質, 會擁有和控制更多就業資源和職位空缺消息, 對他本人或其親近的人有利的職位消息, 他是與受助者爭奪, 據為己有, 還是以受助者的福利為第一位?
2. 在追求數字業績的壓力下, 還是只求成功率數據, 還是在為受助者的真正需要而努力?
加拿大的就業顧問承多巨大工作壓力, 他們大部分依靠政府資助的合同. 這些合約大都非常嚴格, 例如大部分合約是短期不超過一年, 注重在數量方面的業績, 例如成功率必須在80%以上, 那就是, 在某一時限內, 輔導員負必須替某一限額的求職者找到工作, 如不能達到這指標的話, 這合同就有可能不予延續, 那麼這就業顧問就會面對失業. 由於職業並無保障, 他們也經常要留意職位空缺以維持生計. 而為在業績和續約的壓力下, 他們經常要面對一種衝突, 那就是利用其影响力, 使求職者接受任何職位以提高其成功率的數字. 還是真正為求職者著想, 協助其得劃最適合的工作.

職業顧問的價值取向,對人的信念和他處理人的問題的手法會影響其輔導工作和果效, 無論如何, 專業的助人者都必須具有以下兩個基本價值觀:
1. 對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和尊嚴的信念 。
2. 對受助者有自主能力和權利的信念。
在日常的工作中, 他們必須秉持以下的基本方針:
1. 尊重受助者, 並全心全意為促進受助者的福利工作。
2. “有限”的保密, 然而,保密也並非是絕對的。 一些例外情況包括 :
a)有潛在的傷害性
c)涉及違叐法律的行為
d)專業人仕之間對個案的商議
3. 必須讓受助者告知諮商的過程
4. 公正
5. 適當或需要時能作出轉介就業顧問也需要具有高度的自我了解。要是他不明自己的需要和價值取向,又或者在他們的生命中有些重要的事件還未能得到好好的解決,那麼他並未準備好擔任起輔導者的工作。基本的專業操守, 例如對受助者的尊重; 保持專業水平和能力; 在自己的能力和職務範圍工作, 必要時, 需能够轉个至其他專業人仕; 不為自己的情緒和偏見何影响,客觀地處理受助者問題; 尊重受助者的權利; 保密, 這些都是從業者的行為準則 。

2006-11-08

和平紀念日與和平教育


七月我往歐洲旅行, 在法國諾曼第奧瑪哈海灘, 重溫二次大戰盟軍登陸歷史, 回味電影碧血長天, 雷霆救兵所描繪盟軍搶灘的慘烈情景. 其後又參觀了比利時耶柏斯第一次大戰戰場, 憑吊加拿大中校約翰麥凱. John McCrae. 今年是他寫下In Flanders’ Fields一詩的九十週年. 也是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毒氣大量殺人的九十週年.

每年加拿大和平紀念日, 我們都在胸前插上罌粟花, 學校里小朋友都唱起 In Flanders’ Fields, 就是因他而起:

...芬達斯戰地上罌粟花燦爛地盛開,
一排, 一排, 在十字架中間….
這是我們的最後歸宿,
天上雲雀仍在歌唱,
下面聽到是槍炮的驚恐...

…我們是已死的人了,
幾天前我們還生活著,
迎著晨曦,看著落日,
愛著,也被愛著,
現在, 我們埋在芬達斯戰場…』

附近的戰爭紀念館, 收藏的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帝王將領的偉業, 不是犀利殺人武器, 而是數百個普通人民對這次戰事的目擊記錄:日記, 速寫, 家書, 相片, 其中包括了我們熟悉的『戰場上的快樂聖誕』的事件, 當時盟軍和德軍在寒冬對峙, 在聖誕節當夜『…德軍戰壕亮起燈, 像一排排戲院裡通道的小燈, 戰地裡響起了聖誕歌, 雙方士兵們都放下武器走出戰壕, 走到敵軍陣地, 他們互相擁抱, 握手, 交換香煙, 鈕扣. 互相敬酒….』幾小時後他們各自回到自己的陣地, 機關槍聲又再響起, 雙方士兵又爬出戰壕, 用剌刀, 子彈, 毒氣, 把對方殺死.

我們要問, 這是為了什么? 當然, 我們知道人類歷史就是一部『相斫史』. 為了資源, 為了生存, 人類互相掠奪, 但戰爭也是來自個人, 國家的野心, 英雄主義, 民族優越思想, 國際間的欺凌, 如果把貪婪, 自大, 欺凌的人為因素去掉, 我們應有更多的和平日子. 現在很多大學都有和平教育, 和平策略研究課程的設立, 我想, 要是有更多的像這樣以人民的觀點去看戰爭的紀念館, 應是一種更有效的和平教育吧.

2005年7月29日, 法國諾曼第

2006-11-05

現實治療法在職業輔導的應用

職業輔導是一種很腳踏實地的過程和服務, 因為它的輔導目標是非常明確和要求快見效: 失業者要找到工作以養家生存, 轉職者要重定方向再次上路, 對求助者來說, 這就是他最迫切要解决的當前急務.

輔導員在協助過程會運用不同的輔導理論和技術, 這些是視乎該輔導員本人對人性的觀點, 價值取向, 個人風格, 對輔導技巧的掌握程度, 當然最重要是他所用的方法的有效度. 在五花八門的各種學派中, 除了當事人中心治療法之外, 我最喜歡和常用的就是現實治療法.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以求助者為主體 使求助者體驗到對生命的真誠和協調, 得到內省洞察從而採取行動. 但這治療法以非指導 (non-directive) 為主, 在急切觧決問題的環境時, 則嫌未能直接解决問題. 現實治療法一方面强調對人的尊重, 正義和責任感, 但一方面採取了行為學派的方法, 强調行動的重要性, 在職業輔導的目標下, 是一種非常有實效的方法.

現實治療法的效能, 是來自它强調當下, 糾纏在過去, 或强調環境因素, 它以當事人為第一角度, 要當事人不能迴避, 直接去看問題, 簡單地說, 它只問幾個重要直指本心的問題:

1. 你覺得你現在面對的是甚麽問題?
2. 你用了甚麽方法去解决這問題?
3. 你認為你用的方法 (行為) 是否有幫助, 對解决這問題有好處?
4. 如”不是”的話, 那你要怎樣改變現在的行為模式? 要用什么新的方式?

這些是令人震撼, 把人迫向墙角的問題. 第一第二問題是要當事人現實地, 嚴肅, 認真地去反省和界定問題和在其中自己的角色, 第三條問題是決定性的, 其意義是 “如答案是是, 那根本就沒問題, 因此也無輔導必要, 可以停止.”但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的答案會”不是”, 不然當事人也不會來求助. 這就是說, 當事人一直的方法都不通, 如不改變自己的做事方式, 那問題只會繼續下去. 這樣當事人會更主動去去改變自己一向的行為模式, 以圖改變目前困境, 而進一步的輔導工作, 如了解資源, 改享行為, 學習鶉的方法, 等等, 就可開始進行而達到輔導的目的.

威廉加薩 (William Glasser) 這套現實治療法源自他早年在兒童院處理問題少年的經驗, 由於方法直接易見效, 很普遍地應用在學校, 兒童院, 婚姻輔導, 危機處理, 康復服務, 家庭治療, 等場合, 而職業輔導雖有小量的事業發展的長期目標, 大多數還是在解決目前的工作問題, 所以現實治療法也很合用.

威廉加薩的理論, 主要來自控制論 (control theory), 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能够控制其環境的動機和需要, 而他們的一生中一個最重要的心理需要就是確立自己一個”身份”(identity). 但在環境和成長過程中, 人會向兩個方向發展, 就是”成功的身份”(success identity)- 自信, 積極, 自我認同, 樂觀, 而有人會變成”失敗的身份” (failure identity) – 自卑, 消極, 悲觀, 不能接受自己. 輔導的目標是要把當事人從”失敗的身份”轉變成”成功的身份”, 而這需要這個能”愛人且被人所愛” (able to love and be loved). 現實治療法的集中點是在當事人能够且願意, (willing and able)在其現實處境中去改變他們的行為去達到解決問題增加成功自認的目標.

現實治療法的過程, 輔導員是一位老師或榜樣, 運用大量的教導方法和技術, 去教導當事人有關 3R: 現實 (reality); 責任 (responsibility), 和對錯(right and wrong) , 使當事人學到更好的方法去避免以往的問題和面對來來. 這方法還在不斷地改良和進步中, 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研讀威廉加薩的著作: Reality Therapy, 1965; The Identity Society, 1972 ;Schools Without Failure, 1975 ;Positive Addiction, 1976; Control Theory, 1985; Control Theory in the Practice of Reality Therapy.

2006-10-28

逆境求存的新法

求職者最大的煩惱是來到加拿大以後,發覺以前的一套待人處事的思想方法完全行不通。本地產業結構改變, 經濟衰退不易找工作。別說終身事業,在這里連找一份長一點的工也不易。其實,現時整個北美洲都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環境,舊的工種消失,新的不斷湧現。適者生存,在這不穩定的年代中,只有新的應變方法才可以免於淘汰。 在這一方面,茲勒 (Gellat) 在他的 「創意決策方法」 (Creative Decision Making) 提出了應付這不明朗社會環境的方法。

茲勒的主要論點是:我們必很秉持”積極不確定” (Postive Uncertainty)的態度: 創意、彈性, , 樂觀精神和幻想力, 是克服未來的最有效工具。他認為凡事都不必太清楚, 我們一樣可以用「混沌理論」 和 「模糊邏輯」 來找工作和發展事業。 要能看到大形勢,更要從小處做起。我們要能「看到森林而去種樹木」, (see the forest and plant the tree); 「放眼全體而局部行動」. (Think global, act local) 。

茲勒認為有些自小養成的信念必須改變: 例如 (一) 以前是「眼見的才信」 (seeing is believing), 必須改為「我相信、所以我能看到」(believing is seeing) ; (二) 由「知道」 改為「學習」, 如果已「知道了」 那就沒有「不知」, 也下必去尋求,這是很危險的,不斷學習, 才是正確態度; (三) 由「二者只能取其一」, 改為「兩者皆可」, 甚或「樣樣都可試」。 不必煩惱入行電腦還是藝術,做個電腦藝術家也無下可。 一人同時幾種身份,例如:『會計 - 音樂家 - 侍應』 集於一身的情形,將非常普遍。 (四) 「由未來所牽引」, 代替「被過去推動」 - 不要被過去經驗束縛。

求職者的態度應該是: (一), 開放學習,樣樣都可試; (二), 保持適當的平衡,例如,找工作要集中目標但也要有彈性,要實在但也可妙想天開。(三), 運用創意. (四), 合群。他尤其是鼓吹所謂「矛盾理論」, (paradoxical principals), 當中最重要的幾項是:(一), 對你想要的東西,目標應該集中但又是可變的,目標定得太死,則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目標也不必先定,在過程中漸漸自會出現; (二), 要曉得你知道些什麼,但又要提防你的所知其實阻礙你的決定. (三), 要客觀但又要樂觀。(四), 要腳踏實地但又要妙想天開!

不按常理辦事, 有時會有意外收穫!

2006-10-27

認識家裡的少年消費者

作為父母的, 可能很了解自己的子女. 平時多關心, 溝通,了解他們的朋友, 明白他們的喜好, 都能增強對他們的認識, 給他們適當的指導和支持.

最近國內一間市場顧問公司發表了個報告, 將中國的青少年消費者作了頗有趣分類. 報告的目標雖是以年青人為推銷對象的商品機構, 但它的分析可以給家長或教育工作者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年青人.

這報告的論調是, 乍看中國青少年,似乎與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沒大分別:都喜歡新鮮和活力的事物,穿品牌服飾, 然而這第一印象是靠不住的。近距离觀察這個群體, 會發現其實內?存在很大差異, 這報告認為, 認識不到這些差異, ”企業可能會錯失商機”,

這報告把青少年分為四類:

“時尚型”好名牌,重外表, 零花錢多. 率先使用新潮科技;將成功等同金錢地位;看重高分成績, 不大認為快餐軟飲為非健康食品.

“窮孩子”希望買名牌,但感價格昂貴;零花錢最少,多用于零食, 羡慕擁有新潮科技的人;閑暇時間38%用于看電視, 看重高分成績;希望海外留學, 認為快餐和罐裝軟飲不健康

“休閑型", 零花錢多,用于音樂消費;看電視時間少,但聽音樂, 看視頻和上網時間多, .不將成功與金錢和地位劃等號;看重儲蓄;不十分看重高分成績, .認為快餐和罐裝軟飲不健康

“好孩子”無名牌意識,不看重外表形象, 零花錢不很多,主要用于買書.看電視時間多, 不將成功等同于金錢和地位;重儲蓄和良好的家庭生活;希望海外留學
.認為快餐和罐裝軟飲不健康

也許這樣的分類不很貼切, 但它把青少年對名牌, 零用錢, 科技, 成功的定義, 學業成績, 儲蓄, 健康食品的看法關連起來, 提供了觀察時下青少年行為的一個新觀點, 使我們能多角度去了解他們.

你家孩子屬於那一種類型呢?

2006-10-23

就業起步點


管理自己的職業生涯, 找尋適合工作, 認識自我是最重要的. 自我評估有很多種方法.先前介紹過HOLLAND 的SDS , 是找尋與自己特質最匹配工作的一種方法; 而SUPER 的 職業發展成熟理論, 是幫助我們明白, 在人生的某一階段, 我們應擁有怎樣的成熟度 才能達到當時的要求。在我們找工作的某一時期,我們也會問,我現在究竟身在何處,我需要些甚么才能更地找到工作呢?加拿大卑詩省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諾曼.亞曼遜 (Norm Amundson) 教授提出了『起步點』的理論:

諾曼教授認為求職者的求職問題, 主要有五種:
1. 我不知道我是否己準備妥當可以開始?
2. 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麼工作?
3. 我沒有這種技能?
4. 我嘗試找工作但總找不到.
5. 我總是似乎沒份工做得久.
這五個問題, 其實就是求職困難的五大範疇, 諾曼教授稱它們為”路障” (ROADBLOCKS), 而這五個路障, 其實都有其解救的方法(STOVERS). 他形容求職者就像旅人在路上, 踫到路障, 就要停下一會找尋解決方法, 而這對應的五種方法, 分別為;
1. 找尋資源 – 如果未能準備好覓職, 那就要找社會資源支援, 使能全心去覓職.
2. 職業探索 – 了解各職?, 選擇行業
3. 增強技能 – 學習所需技能, 方便入職
4. 增強求職技巧
5. 增強在職求生能力

這一覓職旅途, 就如右圖:

求職者可按照圖示自我評估目前面對的問題,他可以作自我評估, 也可以詢問家人,朋友, 或尋求職業輔導員來協助評估的強. 當界定了路障ROADBLOCKS之後, 就可以按照 STOPOVER 去改善自己了.

諾曼教授又指出, 旅人在路途上並不是一無所有的, 他挽有一皮箱的寶物 (ASSETS!), 能?幫助他更好地排除路障. 這一箱子的寶物包括你以往的技能; 個人的特質); 以往的工作和志工經驗; 教育背景; 個人價值觀; 和不同來源的社會支援, 我們也要好好評估自己擁有多少寶物而加以應用. 這些都能使你到達目的地 – 找到工作!

2006-10-22

認識文化差異 避免求職誤區

加拿大是多元文化國家, 來自不同族裔的移民各有其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 在多元文化精神的號召下, 都能和諧相處彼此尊重. 但求職是一種激烈的競爭行為, 有一些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念, 明顯地或潛意識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使我們在職場上很吃虧.

米高邦德 (Michael H. Bond) 在他”在中國人的面孔下” (Beyond The Chinese Face)一書, 說了個中國人的行為使他這個加拿大人很吃驚的經驗:

‘我們系有個空缺, 我們請一個侯選人來主持個研討會, 藉此了解此人的研究, 也可以同時觀察他的教學技巧. 這個候選人一開始就為他沒有充分準備而道歉, 說 ”這星期實在太忙了, 所以沒把時間放在這次的演講上. 希望大家原諒他會出現的錯誤. “
這求職者說的可能是我們習慣了的謙虛語, 也可能是開場曰的客套話. 但這令外國人大吃一驚, 百思不得其解: 你既然是來講演, 怎能沒有準備? 你不重視這場合, 沒有時間放在這求職的篩選上, 那麼你來幹嗎?

謙恭和自小在中國的文化中是一種美德,但如果在見工時告訴僱主他是不行的,有誰會來請他? 找工作是一種激烈的?爭, 中國人的體讓, 含蓄, 謙卑, 往往造成在與其他族裔人仕的求職競爭中處於不利之地. 西方社會有其一套行為模式, 與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念不盡相同, 我們並非在批評中國的文化價值的對錯, 但在一些情形下, 我們這些美德, 因文化的差別, 在加拿大職場反而會給我們帶來障礙.

克力漢和史特別克 (Kluckhohn and Strodbeck) 曾對中國人文化價值和行為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他們指出這些價值觀和行為表現可以有以下的分類:

1.對自我的取向:
a.以謙虛, 自貶,禮讓, 為美德;
b.隨遇而安, 見步行步,

2.與他人的關系的取向:
a.服從, 尊重權威, 傾向信任專家而少提出疑問
b.互相依賴, 搞關係, 互相交換人情, 送?是重要的?儀
c.集體主義, 重視家庭, 血緣, 親屬,和所屬團體的利益和?定, 個人行為取 拾往往不是自己的意願
d.要面子. 這有兩個意思,
i.有面子, 面子大, 表示有地位和受尊重,
ii. 丟臉, 羞恥, 沒臉見人.

3.對自然的取向:
a.順其自然, 無作強求
b.緣: 凡事皆注定, 事情成敗是由於有無緣份

4.對時間的取向:
a.追求長遠延續的關係, 願意對機構人物忠心
b.以古為尊, 傳統的, 古早的, 世代沿用的, 準不會錯, 都會是好的東西

5.個人行為取向:
a.中庸之道, 凡事不走極端
b.以和為貴, 和睦相處, 不批評, 不投訴, 不強求

筆者曾就以上的分類和描繪, 向從事中國人求職者的就業顧問作出調查. 我主要提出兩個問題:

1. 這些價值觀和行為表現在加拿大的華人中是否存在?
2. 這些價值觀和行為表現, 對找工作和事業發展有什麼影響?

很多就業顧問都對以上提問作出熱烈回應, 因為在他們的工作中, 華裔求職者因文化背景經常影響了就業和職場表現. 這此都是而令就業顧問們感到困擾和無奈的. 他們指出重要的幾點:

1. 華裔求職者太謙虛, 自貶, 傾向降低自己的能力, 在面試時不習慣向僱主表現他們的品質和成就, 與西人比較, 中國文化中較少稱讚別人和被稱讚. 談論自己的長處和成就會覺得自己是在自誇, 自稱自, 太驕傲, 有羞恥感, 在與其他族裔求職者的競爭和比較時, 別人都誇誇其談而我們還在謙虛時就非常吃虧了。

2. 華裔求職者容易安於形勢, 容易接受僱主給予的職位而放棄繼續爭取. 他們也害怕嘗試新的, 主動的求職技巧。一旦他們被安置了,就沒有興趣去改進或者爭取升級。

3. 過於順從上級和”權威人仕”而缺少批判, 樂於跟隨指示而不想提出疑問和作出自己的決定. 這也做了了依賴性, 傾向於 “你告訴我怎麼做”. 缺少了主動性.

4. 容易受家庭, 親屬, 朋友的影響和指示, 為達到他們的期望會放棄自己的真正需要. 會接受一些自己並不願做的工作.

5. 面子問題仍是有很大顧慮, 放下身段並不容易,

6. 渴求長期的僱佣關系和穩定的就業, 追求與就職機構的彼此忠心和奉獻, 不易接受短期非標準工作, 對在加拿大隨時轉工的情況難接受, 如彼解僱心理和自尊會受到極大傷害.

7. 恪守中庸之道. 在求職或工作地方不想太突出, 不想作領袖, 不走極端, 寧願抑制自己的雄心。

8. 追求與人相處的和諧和協調, 明哲保身, 因此不作批評或投訴, 他們可以寧願離開公司而不對非公平制度作抗議, 避免和衝突, 不敢要求加薪和福利。

筆者並非要批評不同族裔文化價值行為標準的優劣. 事實上以上所談的都是中國的文化中的美德. 但在與其他文化的接觸交流是需要作適當的調適. 在激烈的求職和職場?爭中, 只爭朝夕和展示優勢是無可避免的. 謙謙君子默默耕耘有時會很吃虧和給自己製造障礙, 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2006-10-12

中日韓 英語熱



七月尾一個酷熱的晚上, 十時多了, 北京王府井大街還坐滿乘涼的居民, 商店關門了, 遊客漸漸離去, 旅行團的團友也準備回酒店. 走在前面幾個外國團友突然停下來, 原來路旁走出幾個中學生模樣的男女青年, 怯生生的用英語向他們打招呼, “你好嗎?” ”你從甚麼國家來?” 團友初是有點吃驚, 但很快就笑著和他們交談, 一群人就圍著”老外”們在街上聊起來.

看過報道說, 中國掀起了學習英文熱潮, 在廣場上, 在旅游點, 都有大群人主動與外國遊客交談, 爭取機會練習英語. 我現在是親眼見到了, 一篇報道說,中國領導人對外賓說, 現在中國學習英語的人, 要比全世界母語是英語的人還要多!

幾天後我在釜山的魚市?外, 又看見同樣的景象: 穿著校服的中學生,圍著外國遊客用英語交談, 距離不遠的一旁, 有一個老師模樣的人在看著. 遊客離開後, 他們就圍攏起來, 興奮地交換心得,而老師就給他們評點. 第二天我到了長崎, 在大浦天主堂, 我看著兩個穿著校服的初中生走向一對西人老夫婦遊客, 主動地要給他們做導遊, 努力地用英語請解…

這讓我吃驚, 差不多在同樣的時間, 中日韓的青年人都同樣地很努力地在學習英語, 不約而同地用相同的方式, 爭取和外人接触和練習的機會, 這可能是老師的鼓勵或學校的習作.但這些都使我感到這些青年人都在努力學習英語,要衝出亞洲, 踏上國際舞臺, 未有機會出洋留學的,就借著這樣的方式和洋人交談, 去打開通往世界的窗.

在加拿大我們幸運能在英語社會把英語學得更好, 但我們也不要忘記中文, 能操雙語, 多語將在全球化的國際舞台上更為出色. 看著這些中,日,韓的少年們,我突然聯想起甲午戰爭前後的洋務運動,明治維新, 當時兩國的少年不也是在努力學習互相競爭嗎. 這次的亞洲太平洋世紀, 誰又將獨領風騷呢?

我希望在加拿大的華裔孩子能有優秀的表現.

2006-10-04

我們都在十字街頭


在就業路上我們每天都在面對重大的抉擇, 謀一職位固然不易, 但找到的工作又是否是自己滿意,能發揮自己所長. 懂得何時要留在現時職位,何時要放棄而去找新方向, 是人生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能力.

就業環境急促在變, 我們自身和外在環境都在變, 知道自己的處境及早準備而作出明智反應, 是在職場上致勝之道. 諾曼. 亞曼遜教授 (Norman Amundson )為此設計了一個 ‘就業定位系統’ (CPS – Career Positioning System), 透過活動, 自我評估和測驗去定出自己的行動計劃. 根据諾曼教授的建議, 如果你有以下情形, 你就己經站在事業的十字路口:

- 不滿意現時職位或僱主
- 經歷人生重大轉變
- 看到自白己的專業或公司在急促轉變
- 發現新的機會
- 希望自已的事業有更快的發展
- 想要新的技能和經驗
- 在現工作上經常不滿和失意
- 感到筋疲力竭
- 感到挫折和經常埋怨
- 與上司或同事不協調
- 感到事業停滯不行
- 對工作經常感厭倦
- 感到工作要求太高
- 出現因壓力引起的健康問題……

以上這些對有些人來說是必然的, 因為他們別無選擇, 所以也就力求繼續原狀. 也有人會認為要努力求進步. 所以必須求變. 有時我們會躊躇不行而磋跎歲月, 這個中原因色括: 對現工作又愛又恨; 對公司或同事的忠心; 恐懼感, 不敢冒險; 來自他人的壓力; 太忙了沒時間去想; 缺乏資料; 意志消沉; 因循苟安; 不知何去何從….

諾曼教授認為在這時候急切要做的是了解自身有何選擇. 他提出, 職業選擇有著互相關連的三層面:

一是職位 - 你現時的職位能否讓你有最佳表現?
二是你的僱主-你的公司是否你現時最滿意的僱主?
三是專業-你現時從事的行業是否你的最愛?

此外你要再衡量以下七种因素:
1. 配合 - 你的才能興趣與你現時的職位, 公司, 專業是否配合?
2. 平衡 - 你的工作和其他生活方面如娛樂, 社交, 家庭, 私人生活, 健康.. 是否平衡?
3. 賞識 - 你的工作是否得到尊重和認同?
4. 空間 - 有無適當的空間去做好工作? 還是常被鉗制?
5. 方向 - 目前的工作是否配合你的取向? 五年十年後你會怎樣?
6. 期間 - 在目前的職位,公司,專業上,你準備投資多少時間和資源?
7. 風險 - 你有無冒險性格? 你能冒多大的險?

以上三個層面和七個因素, 都要我們詳細去考慮以作出相應行動的決定 - 如決定變, 那是為什麼? 下一步該如何做? 要是決定不變留在原職位, 是什麼原因? 又需做些什麼? 我們的改變可能是轉職位, 轉公司, 甚至是轉行業, 無論如何, 這CPS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處境, 學習解決問題和作決定, 從而定出有效的行動策略. 這種訓練現時己納入一些職業訓練課程, 例如求職訓練班之中, 從而使每個求職者更有能力在職業發展中更好的發揮自己.

2006-10-01

就業顧問 所為何事

就業顧問(Employment Consultant)或 ”職業輔導員”這一行業, ,對加拿大正在找工作的人來說,是非常熟悉但又陌生的。熟悉的是, 如果你正在找尋就業協助. 你可能已經和就業顧問商討,讓他們協助你進行就業,進修需要和能力評估,以協助你進入勞工市場。但許多人也許不很明白,究竟這些職業顧問每天的工作是什麼?他們從事這份工作需要什麼資格, 受過些什麼訓練? 他們如何幫助求職者進入勞工市場呢?

就業服務是社會服務的一種. 社會服務的目的, 是協助社會中的個體克服他們所面對的困難, 發揮他們的社會功能, 從而使自己和社會都得到更好的發展. 而就業服務就是社會服務中, 針對就業問題作出協助的一種服務。

就業服務是一種助人的專業,從業者必須經過嚴格的助人技巧, 知識, 價值基礎的訓練,才能有效地協助求職人士。他必須具有以下的知識和能力:

一、助人技巧, 如心理輔導, 個人溝通, 小組團體工作, 社區發展技巧.
二, 對人的處境的關心, 對個人成長發展各階段面對的問題的深切了解.。
三,對於社會資源, 系統, 制度,運作的認識. 能運用各種資源來支持求職者.
四,對勞工市場了解,現在以及將來的趨勢,有關本地勞工現狀,職位空缺消息和僱主聯繫。
五. 這是一種對人的工作,從業員必須具有高度的專業守則和道德操守,這包括保密,對受助者的絕對尊重,把受助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受助者為本的精神服務.

目前,由於失業問題嚴重,就業顧問的工作主要針對為找尋工作,然而就業服務的最終目的, 是協助個人訂立終生的事業方向. 隨著社會形態的急劇轉變, 新經濟時代, 全球一體化的出現, 個人的事業方向訂定-“生涯企劃”, 已經成為重要的課題, 這也是就業顧問的首要任務。

2006-09-23

對付職場惡霸

每個人或多或少會在工作的地方碰到喜歡欺凌別人的惡霸. 他們可以把工作場弄成非常不快樂的地方. 有人會因不堪滋擾憤而辭職, 更多的人因現實所迫繼續啞忍. 職場欺凌現象(workplace bully)使工人離職頻密 , 生產效率下降, 在經濟上造成有形或無形的重大損失. 專家指出, 職員因被欺凌而辭職, 公司聘請一位新員工的費用是此人工資的三倍. 奧地利一份工會研究報告也指出, 職場欺凌現象每年造成逾十億元的損失.

這情形在人浮於事的加拿大應更形嚴重. 求職者找工作固然重要, 學習如何在職場中保住職位(job maintenance skills) 也成為日益重要的課題. 在這里希望和大家討論一下, 如何在職場上保持心理健康愉快, 勇敢地面對可能出現的欺凌行為.

加利南美(Gary Namie), 一位反職場欺凌行為運動(Campaign Against Workplace Bullying)的領導人認為, 這些惡霸大致可分為四類:

一, 經常大聲喝罵或尖叫的人, 出奇不意的大聲呼喝使你心驚膽跳;
二, 兩頭蛇 - 在你面前裝好人但背後向你插刀;
三, 經常挑剔批評你的人-使你慢慢地失去自信心, 自尊, 使你焦慮, 得到胃痛和壓力有關的疾病;
四, 掌管資源的人-他們擺明故意留難你, 就是要搞得你做不好你的工作.

這是在職場上非常普遍的現象, 但一般人都不予重視, 甚至視為很是正常. 他們常把惡霸欺凌他人的行為, 與辦公室政治, 党派斗爭, 爭權奪利, 同僚互相排擠的現象混為一談. 但事實上, 這些欺凌行為可以與利益無關, 反而, 這是因為一些人的性格所然. 想像一下當年學校里的小霸王, 他們可以無端饗你以老拳, 然後看著你的痛苦而得到快感和滿足. 加利指出, 這些持勢凌弱的惡霸其實是很沒安全感, 無工作能力的失敗者. 他們是大話精, 是懦夫.

如果你不幸被他們認定為欺負的對象的話, 你可以怎樣做呢? 加利認為:

一, 首先要做的, 就是認定他們就是欺負人的惡霸. 不要說, 正常人不會這?做吧. 為什麼會這樣對我呢? 很多人每天都在痛苦中, 不願上班. 他們永遠不知道事情為何發生. 但是, 要知道惡霸就是惡霸, 他們就是以害人為樂.
二, 不要姑息 - 表示我知道你想怎樣! 我不是好惹的! 通常這些人其實是欺善怕惡之輩, 他們會取易不取難, 轉移目標去找另一個受害者.
三, 改變自已 - 惡霸的本性是不會改的, 不要妄想他們會良心發現. 反而是你要考慮你要如何改變自已的行為反應, 相應地更適當的去應付出現的情況.
四, 多練習和事前準備 - 學習人際溝通和協商技巧, 不過要知道惡霸們是不講理由, 沒有”公平”的觀念的. 勤加練習怎樣在一些情況下的適當反應.角色扮演排練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五. 把情形告訴同事, 讓別人知道 - 通常受害人都不想事情讓人知道, 他們忍氣吞聲不敢說出來, 這樣只會使惡霸們更變本加厲肆無忌憚.
六. 作記錄- 把事情始末記下來, 以後可能用得著- 因為這些行為可能構成騷擾和人身侵犯 .

而最重要的, 是面對惡霸時要絕對保持鎮定冷靜, 表現出堅強的態度, 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慌不忙, (remain calm, but firm!). 不要驚惶失措亂了陣腳, 那就會給惡霸們有機可乘而自己做了蠢事.

人總是要不斷學習成長, 在職場中成為一個成熟有效率的工作者, 是要經過磨練的. 讀者不妨可多學習人際溝通技巧(communication skills), 衝突調和技巧(conflict resolution techniques), 堅定自信訓練 (Assertiveness Training), 坊間一些讀物如 “如何與麻煩人相處”(working with difficult people) 也可多參考. 此外在網上, 例如:
http://www.pman.org.,www.workdoctor.com/, http://www.workdoctor.com.,www.bullybuster.org/等. 也可以找到認識職場欺凌行為和應付之策略的資料,

2006-09-05

慶祝勞動節, 關心弱勢勞工

此文見報時應是勞動節翌日了. 勞動節是我們加拿大值得自豪的. 因為它源自加拿大的勞工運動, 迄今己一百多年了. 在一八七二年, 一小群工人領袖在多倫多 為爭取工人權利努力和抗爭, 使加拿大成為工運先驅, 深遠地影響著美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勞工運動. 使全世界勞動者逐步得到應有的保障和權利.

勞工運動現時仍不斷地發展, 在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 重點較集中在童工, 剝削, 基本生活解?, 有害物料對工人的毒害等問題. 先進國家如加拿大, 勞動者基本上都享受到良好的福利和法律保障. 然而在近十多年來, 國際和本地勞工市場形態, 僱傭關係, 勞動者的工作形式, 都出現巨大的變化. 現有勞工保障的內容和形式是否能與時俱進呢?

有三類勞動者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1. 新移民: 對於想做工而沒工做的待業勞工, 很多的福利都跟他們無緣. 他們沒有就業保險, 勞工賠償, 因為他們沒有機會供款. 勞工假期, 超時工作, 婚娩假期, 都沒有他們的份儿 因為他們根本就未有工做.

2. ”非標準工作”的工作者, 例如兼職, 臨時工, 短期合約工等, 這類工人數目越來越多, 這是科技發達, 全球化, 等環境趨勢所使然, 但這這種僱傭關係的改變也給予一些僱主逃避對職員的承擔如醫療保險, 退休金, 員工訓練和事業的發展, 也予僱主更大生殺之權, 壓低工資, 使受僱者更不利.

3. 自僱人士, 除了一小部分人士如醫生, 律師, 會計師等可能擁有高收入高地位外, 很多的自僱者都處於艱苦的狀?, 不少人是因找工作困難而被逼自僱. 身為僱主他們失去很多受僱者應有的福利和保障, 由於是”自己工”, 很多人在勞工假期還要工作, 他們也要做更長的工作時間. 據?計, 自僱者中有百份之三十五每星期工作超過五十小時, 而同樣工作時間的, 受薪者剛只佔百份九.

很多人指出,現時的福利和法例, 較多是為全職長期受薪者, 所謂”標準工作”者而設. 而現時加拿大有約四成勞動者屬於自僱, 或從事”非標準工作” 這類勞工有快速增長的趨勢, 由於僱佣形態的關係, 他們沒有資格得到標準工作勞工所擁有的保障和福利.

”非標準工作”趨勢會使以上的勞動者更處於劣勢, 工作無保障, 缺少爭取合理工資的能力, 只有使他們滯留於低收入從而減低了生產力. 能與時俱進的制度, 不只保障工人平等待遇, 還會提高勞工質素促進生產力. 加拿大現時正面對日益劇烈的國外競爭, 我們更需要完善的勞工福利制度來增?我國勞工的競爭力.

2006-07-14

在天堂遇到的5個人

碰到一位相識不久的朋友, 見到我就說, 『有句話想問好久了, 你認識大衛嗎? 以前你的學生, 常提起你…』我記不起那一個大衛.『十多年前在菲莎街參加課程的大衛.. 』她笑著說, 『那些邊緣少年, 當時你不怕嗎?』 我記起了, 當時的學員多是感化官轉介來的邊緣少年. 人稱”重案組”的課程, 發生過很多事, 有個女孩半夜在史丹利公園撞車身亡, 有個成了被通緝的謀殺犯, 有一個在幫派火併中被槍殺…

『現在他怎樣了?』我問,『完全不同了, 他們一班同學都經常聚會, 都結婚生孩子, 有好職業, 他們常常談起在菲莎街的日子, 感謝當時的導師, 說那時候他們最開心.....』

十多年人事變遷, 我實在已沒印象, 但他們還記得當年事! 我想起近期一本叫:”在天堂遇到的5個人” 的暢銷書 - 在遊樂場修理摩天輪的老人, 常覺生命沒意思. 在一次意外, 他為了救人而重傷. 在生死間靈魂飄到天堂. 那?他遇到了幾個人, 有的感謝他曾經做過對他們很大影響, 改變了他們的生命的事. 有的讓他知道, 在他的一生中, 有人曾為他做了不少重要的事, 而這些, 是他自已從來不知道的.

在教育和輔導我們接觸到無數人, 慣性的工作使我們記不起他們是誰也不一定知道介入的結果. 但接觸必產生變化, 這是助人過程的要素, 受助者的平衡己被打破, 他只有向好-或是向壞, 維持原狀已無可能.

對這群少年來說, 當時是他們在生命最迷惘, 价值和行為最無依, 生理和心理發生劇變但無力控制的時候. 有人肯接受, 信任, 讓他們看到生命的方向, 而得以渡過暴風雨般的青春期. 這就是輔導的功能. 在教育亦然, 每次的接觸, 都必然會給學生帶來影響.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的重要性, 其實, 這也就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意義.

2006-07-12

竹的聯想


當初移民到加拿大的時候, 因仍懷念故鄉的江南景色, 很想在這裡種一叢竹林, 以慰思鄉之情. 但溫哥華不見有很多人家種竹,遑論茂密竹林了. 這裡的園圃所賣的, 只有些種在小盆很幼幾枝竹枝的一種. 我買了盆種在後園, 長了好幾年, 雖然有些長大, 但還是纖細至多只有六七呎高.我想, 這可能是水土問題,或者加拿大種就是這樣吧.後來因搬屋要把竹子移到新居, 就掘起了一些, 種在一個大皮蛋缸.過了幾年,竹雖仍活著,但也沒顯著長大,我也當它是個盆栽, 聊勝於無.

有次大雨連綿幾個星期, 我也沒去留意後園花草, 一天雨停了, 我發覺那盆竹樹翻倒在地, 皮蛋缸裂成片片, 細心看時, 原來是那竹根在缸裹生長漲大糾纏塞滿了整個缸. 缸表面的竹子雖像沒有變化, 但缸裹的根己在拼命長大,由於再沒有地方給它擴展, 終於它就把那足有寸厚的皮蛋缸也逼爆裂了.

我把竹又種在屋旁地上, 再過幾天看, 週圍已冒出不少小竹筍來, 我想, 這竹是能活了也就沒再去理會, 有天我行過屋旁, 直嚇了我一大跳, 只見到一大叢竹子-原來小竹筍不斷冒頭蔓衍,抽高長大,長得更粗壯, 遠遠高過原先的竹枝!

我不禁驚嘆這成長的力量: 這就是自我實現了 (self-actualization) 了. 這竹就本當如此. 它只不過是成為它應該所成就的: (become what it should become). 給它適當的時間, 合適的環境, 它那生來的潛質, 就會努力地變成它應當變成的. 這是馬斯洛 (Maslow), 羅傑斯(Karl Rogers) 等人所?調的自我實現, 成長和潛能的充分體現. 我想, 對孩子就該如是, 他們接受教育, 不是要達成父母的未完成事務, 不是為了成人的私人目的, 如不懂得給他們能充份發展的環境, 他們就只有變成盆栽甚至枯枝. 而教育的最終目的, 是要通過知識傳授, 給他們獲得更好的自我實現的條件,去達到他們應有的成就.

2006-06-04

亞太門戶策略帶動卑詩省勞工市場

(2006年卑詩省勞工市場前景 –訪問中僑就業服務總監 馬應克
明報2006.4.15 星期六周刊 施家麗 文)


據早前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針對新移民就業情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加拿大各大城市中,溫哥華是其中一個最難找工作的城市,新移民抵塢半年後找到工作的比率只有42%, 低於全國平均50%的比率。然而,就卑詩省省督坎帕諾蘿(Iona Campagnolo)於今年二月宣讀的施政報告其中一重點指出,承諾繼續亞太門戶策略(Pacific Gateway), 擴展卑詩省貿易及冬季奧運效應持續,大型基建工程相繼動工,市場預期,卑詩省的就業情況將持續好轉,尤以零售業、旅遊業、建築業、運輸業、批發業和教育文化,在末來三至五年內,吸納最多人才。


就業前景樂觀

中僑互助會就業總監馬應克表示,不論從政府公布的數字或實際接觸的情況看,現階段卑詩省及溫哥華的就業前景形勢大好。從數字上看,三月分加拿大統計局的Labour Force Survey公布,卑詩省三月分的失業率只有4,4%,是三十年來新低。二零零六年三月分新增的職位達13,000個, 就業率較過去一年上升4.0%,主要集中在建築業`零售及批發貿易`資訊、文化和娛樂。據Service Canada Administrative Data數字看到,二零零五年第三季領取失業救濟金宗數是過去四年的最低位,只有30,400宗,較二零零四年同期減少近7,000宗.

另外, 據人力資源服務公司(Manpower)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末來十年,人才短缺危機會席捲全球,其中加拿大排第二,人才短缺比率為66%。墨西哥居於首位, 有78%僱主聲稱, 難覓到合適人才填補現在該地的職位空缺;日本排第三, 比率為58%。

從實際情況而言, 經中僑互助會協助?工的個案中亦發現,?工較以往容易。

建築業對勞工需求極大

馬應克指出, 卑詩省一向以服務性行業為主,相信服務性質的行業,在未來數年表現最突出,其中包括建築業、貿易及教育文化。他解釋,建築業分住宅類及非住宅類建築。住宅市場在未來數年會否持續向好,現階段難以評估,市場潛在出現短期波動的機會,但與住宅相關的行業如屋項工程、電器技工及維修保養等工種,對勞工需求量依然高企

非住宅類建築行業方面, 除了冬季?運會的基建工程外,亞太門戶策略牽涉鹿大的基建項目發展,對勞工非常渴求。據BC Construction Sector Council預計, 末來八年,隨著旅遊業和零售業暢旺,市場對酒店或商鋪需求量上升,非住宅建築業將提供大量職位。

據Vancouver Regional Construction Association數據公布,由現在起至二零一二年,於低陸平原進行的工程項目金額達72o億元,當中包括:

一溫哥華機場擴展工程,金額達14億元。
一冬季奧運會相關建築項目,涉及金額7億元。
一卑詩大學設施擴建工程,金額達e億元。
一溫哥華港口(Vancouver Port)及三角洲港口(Delta Port)擴展

除了上述的主要工程外,卑詩省還有其他中小型建築項目進行,建築業對勞工需求很大, 馬應克稱, 建築業是帶動勞工市場的主力。

教育文化, 醫療人才需求增加

據R.Kunin & Associates 的‘'2010 Winter Games Labour Demand Analysis”報告預計,由二零零三年至二零一五年間,醫療衛生的新增職位達二114,643個,教育界的新增職位達57,533個。馬應克解釋, 醫療界新增職位增加,是因為人口老化問題出現及市民對生活質素要求提高,對醫療服務需求增加。

教育文化方面,馬應克指出,隨羞加國與亞洲國家關係愈趨密切;亞太門戶策略發展因素’市場對懂得雙邊貿易、經濟、文化和法律等有認識的專才職位增加,因而造就了學生文化交流、加國學校向亞洲地區擴展和招攬學生的情況。他表示,由於亞太門戶策略是一個長遠的發展計劃,因此,與教育培訓工作相關的行業,將有很大的發展潛能。


亞太門戶策略提高移民就業機會

據加拿大統計局於今年初針對新移民就業情況的一項調查發現,有50%的新移民抵達加拿大半年後才能找到工作,當中溫哥華是其中一個最難找到工作的城市,新移民抵?半年後才能找到工作的比率只有42%,是加國主要城市中第二最低位。

被問及亞太門戶策略對卑詩省勞工市場造成何種結構性轉變? 馬應克表示,亞太門戶策略奠定加國向亞洲太平洋地區發展方向,市場需要吸納大量懂得雙邊知識和聯系的人才。正因為移居加國的移民大部分也來自亞洲國家,他們對原居地的文化知識、網絡聯系等有一定的認識,亞太門戶策略增加了亞洲各族裔移民的就業機會。據移民部公布最新抵塢移民人數指出,在二零零五年首三季中國移民熱有重新升溫的趨勢,每季有10%的增長, 到了第三季升幅更接近20%,首三季移民人敦累積總數達33,688人。其餘前三名移民來加拿大的國家還包括印度、菲律寅和巴基斯坦。

此外,馬應克稱,亞洲地區如中國、印度、韓國和香港等經濟發展迅速,每年貿易額持續上升,加拿大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每年均有增長,據Business Council of British Columbia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現時卑詩省出口往中國的貿易量較一九九三年上升400%。在二零零四年,卑詩省入口中國貨品也上升18%。相信隨著加國與太平洋地區關係愈趨密切,旅遊業和教育文化人才需求也愈趨緊張。而為配合亞太門戶策略發展而興建的基建工程,屬於具有長期經濟效能的工具,對卑詩省經濟發展有重大幫助,相信卑詩省經濟發展前景非常樂觀。馬應克強調,亞太門戶計劃是卑詩省經濟發展的一支強心針。

另方面,據Business Council of British Columbia研究報告指出,由現在至二零一零年,影響著卑詩省經濟發展有多個主要因素,包括亞太門戶策略、技術勞工短缺、移民對人口和勞工市場影響、建築業興旺及高技術行業再度蓬勃.

2006-05-30

電影中的好老師

我喜歡收集一些以學校為題材的電影. 上個長週末, 無意中又重看了”Finding Forrester” (心靈捕手). 這電影雖然看了好多次了, 但每次都很有些感動. 故事是說因病意志消沉的教授, 無意發現了街童的寫作天才, 他鼓勵這少年去克服環境最後得到成功. 在這發現天才的過程中, 他其實也重新找到了自己, 重拾起生命的意志和目標,

很多”學校電影”都令人感動, 透過老師,學生的處境的描寫, 我們看到教育的目的和理念, 電影中的老師為學生的成長而努力, 為了這信念他們忍受個人的痛苦, 與惡劣的環境和不良的制度抗爭, 冒著人身安全的危險, 犧性個人在制度中的”前途”. 他們要堅持的, 就是這一個理想.

很多專業例如教師, 醫生, 護士, 社會工作, 都有同一崇高的理念, 就是把服務對象的福祉放在第一位, 盡心盡意為他們努力. 很多青年人就是為了這個理想所感動和呼召而投身.

但在現實生活中, 理想會隨著年齡和環境慢慢消失. 金錢, 權力, 利益, 工作間的政治鬥爭, 生存的要求,人身的安全, 家庭的壓力, 龐大制度機器下個人的無力感…把原來的熱情和理想消磨殆盡. 電視劇”白色巨塔”中, 年長的醫生對年青的醫生有大概這麼一番話: “…一個好醫生通常會經過兩個階段, 一個是充滿熱情要去改變制度使它真正地幫助病人的階段; 一個是沉默地堅守做好自己工作範圍的階段..”. 隨著人的逐漸”世故”和”成熟”, 為了金錢權力地位, 為了遠害避禍, 或明哲保身, 理想破滅, 人糾纏於名利的搏鬥中, 不知不覺自己也變成了建制中摧殘專業理念的機器.

但還有人在繼續在拍這種”學校電影”. 還有人認為這種對理想的堅持和執著是有意義的. 這是他們在向默默地為學生工作的老師們致敬.

當很多人在職場?殺而忘了當初入行的目的, 以學生或服務對象之名去爭取私利時, 這些電影或會觸動一些人的心靈深處, 午夜夢迴時, 會不覺流下一滴眼淚. 或許有人在電影中看到他們年青時影子, 而重新燃燒起心中快熄滅的熱情.

2006-05-24

職場上的欺凌行為與自我保護

工作佔了我們的生活很大部分的時間.在人們越來越追求優質生活的今天, 我們都希望有一個愉快安全的工作環境, 去得到滿足和成功感. 職場上的身心健康是現代人最熱切追求的夢想. 卑詩省工作安全局最近就進行了不少工作安全的活動: 四月廿八日週年哀悼日, 紀念在2005年因工死亡的188人; 五日一日, 北美洲職業安全及健康週在?哥華揭幕. 令人鼓舞的, 是職場上另一種殘害身心的隱形殺手 - 職場的欺凌行為, 也獲得普遍的關注. 五月八日舉行的西方安全會議, 其中”職場中的欺凌”一項座無虛席, 中英文報章都廣為報導.

職場中的欺凌多是一種心理暴力和滋擾,受害者較難覺察, 發覺了也難以指証. 然而它無處不在, 反職場欺凌專家納米指出, 6人中就有1人曾在工作場所受到欺凌, 在英國, 11%的人稱精神曾受騷擾, 在澳洲則為18%. 納米指出那些受精神騷擾的人通常比職場惡霸們有更高的才能, 但因性格非好戰而寧願離職, 這使人才流失而公司蒙受巨大損失.

職場欺凌包括了社交上的疏離: 如說閒話, 使其難堪困窘, 佈局使其看來愚蠢, 惡意散播謠言, 排斥, 刺激憎恨, 挑剔批評-使你失去自信心和自尊, 引起焦慮和胃痛; 搞小圈子使其孤立, 陷害設局以使其受責, 當眾使其出醜受辱; 欺凌的上司則是針對下屬, 不信任, 不尊重, 損害下屬聲譽, 無理要求, 故意留難令你做不好你的工作, 以求迫使下屬離職.

如果你不幸成為欺凌的對象的話,專家有這樣的意見:
一, 首先要做的是認定他們就是欺負人的惡霸.他們就是以害人為樂.
二, 不要姑息- 表示我知道你想怎樣! 我不是好惹的! 通常這些人其實是欺善怕惡之輩, 他們會取易不取難而轉移目標.
三, 改變自已 - 惡霸本性難移, 不要妄想他們會良心發現.淩
要改變自已的行為, 更適當的去應付出現的情?.
四, 多練習和事前準備 -惡霸們是不講理由, 沒有公平觀念的. 勤加練習在一些情況下的適當反應.
五. 把情形告訴他人 -忍氣吞聲只會使惡霸們更變本加厲肆無忌憚.
六. 作記錄- 把事情始末記下來, 以後可能用得著- 因為這些行為可能構成騷擾和人身侵犯 .
而最重要的, 是面對惡霸時要絕對保持鎮定冷靜, 態度堅定, 控制情緒, 不慌不忙, 不要驚惶失措亂了陣腳, 那會給惡霸們有機可乘而自己做了蠢事.

越來越多關注職場欺凌的團體和互助小組出現了, 在網上, 如www.nobullyforme.org.等. 大家也可以找到認識職場欺凌行為和自我保護的資料,

2006-05-07

『全民就業』下覓職者的準備

踏入零六年, 卑詩省經濟欣欣向榮.三月份就有一萬三千職位增加. 使失業率跌到三十年來最低點的4.4%. 到處都是找不到工人的消息. 有評論甚至指出卑詩現時己踏入『全民就業』時期.

這實在令人豉舞 - 更多人可以解決生活問題,開展事業. 然而大好形勢是否使每個人都得益? 仍需視他們是否充份準備,在還是激烈競爭的求職市場中勝出. 了解形勢而去作個人調整是很重要的.

今年四月卑詩省技能會議在溫哥華召開, 該會議由卑詩省總商會主催, 與會者包括加拿大經濟學家羅沙琳·庫寧博士, 省教育廳, 各大學院校, 人力資源專家, 工業訓練局, 就業服務機構, 工商業代表等, 對目前卑詩省勞工供求和技能訓練情況討論對策.內容包括:經濟前景, 勞工人口供求, 勞工的來源和挽留,以及如何吸引原住民和移民進入勞動市場.

去年卑詩省就業率升了百分之四,一共增加了八萬五千職位. 是各省之冠. 經濟的蓬勃和人口老化造成嚴重的勞工短缺, 現時各行業都出現人力不足, 有三分一公司對填補職位空缺有困難, 最缺勞工的行業是建築業, 製造業, 食品和住宿, 高科技和商務行業. 與會者指出解決人材荒對策應包括:

1. 盡可能爭取,保留新僱員,和提高他們的技能;
2. 盡可能考慮採用非傳統的勞工來源;
3. 嘗試用機械設備代替人乎手, 外判;
4. 考慮盡量挽留嬰兒潮將退休人士.

其他勞工來源如原住民, 婦女和青少年也日益重要.移民是填補人材缺乏的最主要來源, 然而其他國家也在爭取移民人材, 亞伯特省經濟蓬勃也吸引了不少本地勞工. 而國際移民也有一些問題, 與會者指出:

1. 年輕的男技術移民多不欲留在加拿大;
2, 有三分一, 25-45歲移民在抵塢後二十年內離開加拿大;
3. 其中超過一半在首年己離開加拿大;
4. 其中又以商業和技術類別移民者居多.

新移民勞工的文化適應, 語言溝通, 對加拿大職場的了解, 也使僱主擔心. 有人還顧慮到景氣循環.擔心不景氣會重現 - 現時大量發展勞動人口, 到時可能就是要處理大量的失業人口…

現時經濟蓬勃是覓職良機, 但得到一份職位不是必然的, 仍須自己去爭取. 卑詩總商會做過一份僱主對僱員的期望, 值得大家參考:

首五項僱主希望僱員的特質是1. 誠實; 2. 負責任; 3. 高水準的表現;4. 熱誠; 5.顧客為上的態度;

在技能方面, 他們希望僱員有: 1. 人際關係技巧; 2. 領導能力; 3. 團隊精神; 4. 講,聽能力; 5. 解決問題能力.

天助自助者. 覓職者應好好去準備和調整, 把握機運.才能在這全民就業的環境下成功.

2006-04-25

找尋《尼特族》



近年來在很多國家如英國, 日本, 中國都出現了所謂 《尼特族》(〝 NEET〞-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青少年不上學, 不工作, 不接受培訓, 凡事都提不起興趣…. 有人認為這種青少年在全世界都在增加中, 很多國家都驚呼問題嚴重, 擔憂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在加拿大則似乎沒人提及, 是沒有這問題? 還是我們漠不關心呢?

對這種全球性現象的成因有很多不同看法, 包括

1. 就業環境惡化,職場競爭帶來挫折, 職業形式的劇變使青少年迷惘失去方向;
2. 教育制度制造挫折感, 在學校裡,有學習意識和缺乏學習意識、持續努力和放棄努力的學生兩極分化嚴重。有人會有”即使努力將來也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的想法。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再作出任何努力。
3. 父母過份保護寵溺子女, 使他們長期依賴家庭而失去自的意願和能力.

在加拿大有很多與以上相似的因素, 而在新移民子弟來說, 情形更惡劣, 由於適應問題, 語言能力, 未能建立起朋輩網絡, 缺乏社會資源的知識和支持, 在學習上會遇到更多的困難. 在職業上由於年輕, 缺少競爭能力, 不了解職場實況或缺乏指導 會帶來更多挫敗; 父母是新移民因而未能給以支持指導, 這種種均可以令人產生挫敗感. 失去學習, 工作, 甚至生活的熱情, 而由社會退縮. 這樣的環境實在是滋生《尼特族》的?床. 有多少青少年根本無入學, 或空有學藉但實在是在〝家裹蹲〞? 有多少根本沒打算工作也不去接受培訓? 由於不屬於任何系統, 這類人為數有多少無從稽考, 但並不能就說沒有.

有人將《尼特族》分為反對約束追求自由的“享受型”,不與人交往的“隱居型”,對社會有莫名恐懼感的“驚呆型”和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的“受挫型”。但每種類型都表現出拒絕學習和工作、與社會隔絕的共同特徵。這一類青少年的劇增會拖累國家經濟; 造成社會不安; 但最大問題是, 《尼特族》浪費了他自己的青春, 使生活沒方向, 人生了無生趣.

希望在加拿大找不到《尼特族》. 但如果存在而沒及時予與援手, 將會是我們一個很大的失誤.

2006-04-23

誰拿走了我的工作?

新年伊始, 報紙就有令人觸目驚心的頭條新聞:”…卑詩失業率飆升至九點七%,失業率升至歷來最高, 是全國之冠,就業情況短期內料持續向壞…” 新聞背後的現實是,現時在我們之間,有許多人突然沒有了工作,還有更多的人將失去工作。

本月中省政府還將宣布裁員人數,這一切都使許多的人的家庭, 財政, 生活, 工作方式大大的改變。許多人長期以來勤勤懇懇工作的工作突然沒有了, 家庭賴以為生的財政來源突然消失了。他們的生活在一夜之間急劇改變。無論我們是憤怒的,恐懼的或悲哀的問: ”誰拿走了我的工作?!” 事實是一切都在變,經濟在衰退, 工作形式在改變, 我們以前習慣的生活, 工作形式都在改變。當環境在改變的時候, 不及早準備轉變的人將處於不利之地.

事實是,這社會總要一些工作要人去做的。 一些人的工作消失了,會被另一些人取代,及早作好準備的人肯定會比毫無準備的人更早奪得工作。這是一個急劇轉變的時代。唯有能作早作準備的人得以生存。在這裹,我想向大家介紹Spencer Johnson的 “誰拿走了我的乳酪?” “Who Moved My Cheese?” 希望給求職者, 甚至在職者有所?示。這是一本薄薄的, 用一小時就可以讀完的小書,是關於”轉變”的寓言故事。故事的內容很簡單,主角是兩隻小老鼠,和叫做”哈哈” 和”猶豫” 的兩個小矮人,他們在一個迷宮中找尋乳酪吃,”猶豫”一成不變跟著習慣路線走到乳酪堆,他以為這乳酪永遠會存在, 足夠他們一生享用;但 ”哈哈”發覺乳酪慢慢減少,就嘗試用別的路線去找尋別處的乳酪. 結果”猶豫”由於不敢去冒險改?找乳酪的路線, 否認乳酪是會消失, 終於發覺乳酪不見了不知所措,而由恐懼轉為憤怒, 大聲呼喊誰拿走了乳酪。但”哈哈”及早發覺了變化, 他冒險改變了路線終於找到了新的乳酪。在這另闢途徑尋找乳酪的過程中,他得到了這些提示:

一、 變化是會發生的 - 他們會把乳酪拿走。
二、 預期改變的到來,隨時準備好面對乳酪給拿走的事實。
三、 觀察變化,要知道乳酪何時變質。
四、 迅速地適應變化,越早放棄舊乳酪,你就會越快找到新的乳酪。
五、 改變自己 - 要跟著乳酪移動。
六、 享受自己的改變 – 欣賞自己的冒險精神, 享受新的乳酪。
七、 隨時準備好迅速地適應改變, 並再度享用新的乳酪 - 因為他們仍會不斷地拿走乳酪。

在這?, 乳酪可以指我們的一份工作, 只有及早地察覺它的變化, 作好改變自己的準備, 勇敢地走出我們安逸習慣了的”安全地帶”(comfort zone), 去另覓途徑, 才能更早更好地找到新的工作。 這本書的忠告是: ”如果你不改變自己, 你就會被淘汰!”

我們現時處於急劇轉變的時代, 惟懂得轉變者能更好地生存。這本小書可以給在職者和求職者不少的?發.

2006-04-15

法國騷亂給青年就業問題帶來啟示


法國自二月以來發生了多起的罷課罷工. 上百萬人上街示威, 設置路障, 擲石投磚,與警察發生激烈的衝突. 這次騷動是由於三月九日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的《首次僱用合約》 (CPE)就業法案所引起. 這法案規定, 二十人以上規模的僱主, 與二十六歲以下青年簽訂合約的首兩年內, 可無須說明理由而將其解僱. 法例原意是要放鬆僱主解僱職員的嚴苛規限, 使他們可聘用更多缺乏經驗的青年, 從而增加青年入職的機會.抗議者則認為這法案將給予僱主生殺之權, 使他們失去長期就業的保障. 法案於一月提出時即引起激烈反對. 使法國政府不得不在四月十日宣布撤回.

青年失業率在很多國家都二至三倍於成年人. 青年就業一直是頭痛的問題. 加拿大近年青年就業率雖追隨總就業趨勢較有好轉, 但長年以來也一直保持在兩位數字上.

在就業市場上青年人是處於不利的位置. 缺乏工作經驗, 人際脈絡和對勞工市場和職業的認識, 使年輕人缺少競爭能力. 近年來經濟環境的改變, 全球化的趨勢和科技發展影響的勞工市場結構和工作形式的變化, 更需要政府和有關人士給他們協助和指導, 使他們能順利從學校過渡到工作世界.

然而政府和社會人士對青年失業情況是否真正了解呢, 這次法國騷動帶出來的問題是值得我們去反省和檢討的. 例如說, 反對者認為首次僱用法案令使工作變得不穩定, 失去了長期僱佣保障. 加拿大在實際環境上, 傳統的長期僱用, 全時間的標準工作正在銳減中, 代之而起的是所謂非標準工作, 例如兼職, 短期, 合約工, 替工, 季節工, 臨時工,..保證長期僱用的工作己是絕無僅有了, 這情況在其他國家如中國, 日本亦然, 所謂終身雇用, 年功序列的制度都己崩潰了, 適應新時代是無可避免的. 年青人和家長是否己有充分準備了呢?

此外, 這次騷動有數百萬人上街, 反對的激烈超乎意料. 加拿大青年失業情況在數字上看來似有改善, 但是否充分反映實際情形?

近年來在很多國家如英國, 日本, 中國都出現了所謂 《尼特族》(” NEET”-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青少年沒上學, 沒工作, 沒受培訓…在香港有所謂《隱形青年》. 這些青年不想工作或求職受挫而脫離勞工行列, 逃避現實, 賦閑在家. 他們不屬於任何系統, 身在何處也無從稽查, 很多國家都驚呼問題嚴重, 擔憂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在加拿大似乎沒人提及, 是沒存在還是被忽略了呢? 會不會等問題爆發己為時太晚呢?

法國這次似是善意的立法遭到意想不到的激烈反對, 不啻是給各國的青年就業措施響起警號.

我們的青年就業政策和服務項目是否能緊貼職業市場的劇變而擬定, 青年人和社會大眾是否被協助和教育而充分準備好接受勞務市塢變化的挑戰, 政策的執行者, 例如就業服務機構, 職業輔導員等,是否有專業能力去切實執行政策…總的來說, 就是青年就業政策和服務項目是否有效? 都是需要我們再一次檢討和反思的.

2006-03-29

科技帶來的壓力

電腦和電子科技日新月異, 最興奮的莫過於少年兒童. 每天都有新產品, 新技術. 游戈於科技的急促發展中, 青少年就像冒險家在外太空, 在原始森林中探險. 好奇心和好勝心使他們不斷向未知探索, 去征服新的領域. 每次克服新科技帶來的挑戰. 都增加了他們的能力和自信. 他們享受著獲得知識和力量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

青少年像海綿一樣吸取排山倒海而來的新知識, 成年人要怎樣幫助他們呢? 這是挑戰也是壓力. 老師要懂電郵上網, 電腦投影片, 試算表, 資料庫, 數位影像處理…. 申請職位要填”科技能力” (technological competency) 的自我評估. 對一些人來說, 簡直就是夢魘.

家長的壓力更大. 不時聽到抱怨孩子沉迷電腦,打機上癮, 不知去了什麼網站也不知交了些什麼網友…但另一方面又驚訝孩子很了不起, 他們毫不費力就把家中電腦上網去讀報讀電郵, 購物買機票訂酒店, 安裝免費網上長途電話甚至視像傳真. 新的電子產品不知如何操作, 孩子甚至不用看說明書, 按按這紐, 按按那紐就弄好了. 在新科技浪潮的衝擊下, 現代家長要怎樣去教導子女呢?

科技浪潮是無可抵擋的. 先行者將佔優勢. 幫助孩子更好地去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是父母們的當前急務. 電腦科技帶來的問題基本上有二: 一是”有與無”的問題 – 接触到電腦的與不能接触到電腦兒童, 在日後社會地位上會出現極大的差距. 二是”對與不對”的問題, 是如何幫助孩子正確運用科技在建設性的學習上. 對新事物沒有認識, 就不能作出合理的批評和適當的指導. 因此父母們也要不斷的學習. 這帶來壓力. 但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 父母們必須能夠與時俱進. 我想, 這也是”終身學習” 的一個新的詮釋吧.

2006-02-28

同理心根源

近來頗多校區推行 『同理心根源』課程. 同理心強調感同身受, 尊重他人. 這種教育在目前是相當需要的.

以前筆者在一個研討會上, 發表了過一篇有關兒童的生活和心態的論文, 綜合了各種研究報告, 嘗試去描繪出一個典型的香港儿童: - 這小孩子生活在現代化都市, 有充裕的物質提供. 他進取, 奮發, 功利, 雖然還是孩童, 但心態和行為卻像小大人, 他會是競爭場上, 學校, 以後的商界, 政界的戰士. 他以自己為中心, 而對他人和社會事務冷淡… 會議後來的一個建議是: 兒童應學到對大自然, 愛和美的欣賞, 要能與他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尊重. 教育除了灌輸知識和技能結兒童以外, 應加?其感情教育的功能.

看來現時加拿大情況也很相似, 這?強調外在的法律約束而缺少了內在的道德規範, 鼓吹個人權利而發展成過度的自我中心. 我們常覺得孩子對外在事物無興趣, 對家庭關係冷漠, 不懂得尊重了解他人, 學校欺凌事件正是這種行為的極端例子. 『同理心根源』課程獨特的地方是它有一個剛會走路的小啤啤的參預. 每個月這小啤啤和父母到訪一班小學生. 每次訪問前後, 小學生們會就一個主題, 如BB 的安全, 怎樣照顧小BB, 哭泣, 情緒, 睡覺, 等等來討論, 每次BB的到訪都使孩子們很興奮, 透過觀察和討論, 學習對他人的認識和解決問題方法. 一些研究指出, 經過訓練的學生會增加對情緒的認識; 和社會認可的表現; 也減少了攻擊性欺凌行為.

希望有更多的研究去探討這課程的實效. 但無論如何, 透過接觸比他更小的BB, 討論和觀察他人的成長, 會使孩子更認識他人的存在而減少自我中心, 這對他日後與人的和諧相處會有很大的幫助.

2006-01-23

協助兒童面對逆境

兒童也像成人一樣, 在生活中飽嚐逆境困難和挫折的痛苦. 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獲得能力和意志, 去克服生存環境中的挑戰.

新年伊始, 香港關注兒童的團體無獨有偶發表了兩份學童生活狀況的報告. 其一是兒童權利關注會有關兒童貧窮的報告, 指出香港有三十七萬兒童生活在貧窮線下, 呼籲政府訂立扶助兒童脫貧政策. 在報紙上的標題是”貧家子新年許願, 不必做童工; 盼”親子旅行可免費”. 另一份是小學學生輔導專業人員協會的調查報告, 指出七成學童因成績差而不快, 而首三件令學童不快樂的事件都來自學業, 如成績欠佳, 測驗考試, 和功課多.

我們關心落後地區童工的悲慘生活, 但較少人注意富裕社會中的貧窮. 貧童遭遇的問題, 除了物質和生存條件惡劣外, 其實就是缺少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和能力. 隨著全球一體化, 科技進步, 社會結構的急劇轉型, 財富將更為集中, 貧富更呈極化, 窮家子弟因缺乏條件和支持, 將在社會未來劇變的適應和掌握的競爭中墮後, 陷入社會地位下墮的惡性循環. 舉個例說, 家中有電腦的和沒有電腦的孩子, 會因能對科技的掌握和適應能力的不同, 在將來做成社會地位的巨大差別.

協助這些孩子是迫切的, 但也要留意在同時不能做成他們的依賴性, 自我負面標籤和自認受害者的心態,因為這些只會給他們帶來更深遠和不可逆轉的傷害. 我們要幫助兒童更勇敢地去面對逆境. 正如一位學者對兒童不快樂的調查報告指出, 學童在學習過程中總需要經過不斷的磨練和挑戰, 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是快樂學習. 在給兒童爭取更好的生存和學習環境的同時,也要去培養他們的勇氣, 堅忍, 意志和能力, 這樣才能克服在成長過程中與日俱增的逆境和挫折, 而不是變成溫室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