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4

在天堂遇到的5個人

碰到一位相識不久的朋友, 見到我就說, 『有句話想問好久了, 你認識大衛嗎? 以前你的學生, 常提起你…』我記不起那一個大衛.『十多年前在菲莎街參加課程的大衛.. 』她笑著說, 『那些邊緣少年, 當時你不怕嗎?』 我記起了, 當時的學員多是感化官轉介來的邊緣少年. 人稱”重案組”的課程, 發生過很多事, 有個女孩半夜在史丹利公園撞車身亡, 有個成了被通緝的謀殺犯, 有一個在幫派火併中被槍殺…

『現在他怎樣了?』我問,『完全不同了, 他們一班同學都經常聚會, 都結婚生孩子, 有好職業, 他們常常談起在菲莎街的日子, 感謝當時的導師, 說那時候他們最開心.....』

十多年人事變遷, 我實在已沒印象, 但他們還記得當年事! 我想起近期一本叫:”在天堂遇到的5個人” 的暢銷書 - 在遊樂場修理摩天輪的老人, 常覺生命沒意思. 在一次意外, 他為了救人而重傷. 在生死間靈魂飄到天堂. 那?他遇到了幾個人, 有的感謝他曾經做過對他們很大影響, 改變了他們的生命的事. 有的讓他知道, 在他的一生中, 有人曾為他做了不少重要的事, 而這些, 是他自已從來不知道的.

在教育和輔導我們接觸到無數人, 慣性的工作使我們記不起他們是誰也不一定知道介入的結果. 但接觸必產生變化, 這是助人過程的要素, 受助者的平衡己被打破, 他只有向好-或是向壞, 維持原狀已無可能.

對這群少年來說, 當時是他們在生命最迷惘, 价值和行為最無依, 生理和心理發生劇變但無力控制的時候. 有人肯接受, 信任, 讓他們看到生命的方向, 而得以渡過暴風雨般的青春期. 這就是輔導的功能. 在教育亦然, 每次的接觸, 都必然會給學生帶來影響.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的重要性, 其實, 這也就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意義.

2006-07-12

竹的聯想


當初移民到加拿大的時候, 因仍懷念故鄉的江南景色, 很想在這裡種一叢竹林, 以慰思鄉之情. 但溫哥華不見有很多人家種竹,遑論茂密竹林了. 這裡的園圃所賣的, 只有些種在小盆很幼幾枝竹枝的一種. 我買了盆種在後園, 長了好幾年, 雖然有些長大, 但還是纖細至多只有六七呎高.我想, 這可能是水土問題,或者加拿大種就是這樣吧.後來因搬屋要把竹子移到新居, 就掘起了一些, 種在一個大皮蛋缸.過了幾年,竹雖仍活著,但也沒顯著長大,我也當它是個盆栽, 聊勝於無.

有次大雨連綿幾個星期, 我也沒去留意後園花草, 一天雨停了, 我發覺那盆竹樹翻倒在地, 皮蛋缸裂成片片, 細心看時, 原來是那竹根在缸裹生長漲大糾纏塞滿了整個缸. 缸表面的竹子雖像沒有變化, 但缸裹的根己在拼命長大,由於再沒有地方給它擴展, 終於它就把那足有寸厚的皮蛋缸也逼爆裂了.

我把竹又種在屋旁地上, 再過幾天看, 週圍已冒出不少小竹筍來, 我想, 這竹是能活了也就沒再去理會, 有天我行過屋旁, 直嚇了我一大跳, 只見到一大叢竹子-原來小竹筍不斷冒頭蔓衍,抽高長大,長得更粗壯, 遠遠高過原先的竹枝!

我不禁驚嘆這成長的力量: 這就是自我實現了 (self-actualization) 了. 這竹就本當如此. 它只不過是成為它應該所成就的: (become what it should become). 給它適當的時間, 合適的環境, 它那生來的潛質, 就會努力地變成它應當變成的. 這是馬斯洛 (Maslow), 羅傑斯(Karl Rogers) 等人所?調的自我實現, 成長和潛能的充分體現. 我想, 對孩子就該如是, 他們接受教育, 不是要達成父母的未完成事務, 不是為了成人的私人目的, 如不懂得給他們能充份發展的環境, 他們就只有變成盆栽甚至枯枝. 而教育的最終目的, 是要通過知識傳授, 給他們獲得更好的自我實現的條件,去達到他們應有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