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7

力爭上游 – 奮鬥中的移民青少年

加拿大社會趨勢(Canadian Social Trends)2005年冬季號發表了一篇 ” 力爭上游 – 有色少數族裔移民青少年的教育熱望” (Aiming High -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of Visible Minority Immigrant Youth) 的文章, 指出, 雖然一般人的印象是少數族裔青年會面更多的受教育的不利條件, 他們對教育的期望會比一般加拿大青少年低. 但從最近調查所得, 情形恰好相反, 79% 的有色少數族裔移民青少年希望進大學, 而加拿大出世, 非少數族裔的青少年中只有57%.

這研究結果使我驚奇但也是意料之中. 驚奇的是, 我常覺加拿大山明水秀, 生活安逸,社會福利無微不至, 社會所鼓吹的是自尊心, 自我的感覺良好而非成就或成功感. 會使人?於逸樂少了奮發之心, 加上少數族裔青少年面對語言, 經濟和其他種種制度關卡和系統障礙, 會使減少他們的求學熱情. 現在調查証明剛好相反, 這也是我意料之中: 我認為移民家庭及子弟會有較多的災難意識, 他們離鄉別井移民到這?, 如何奮發向上在新土地上植根求生存, 是每個移民家庭的家族目標. 而通過教育達到社會地位向上流動是一種良好的途徑. 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 因為奮鬥上進, 有更高的志趣和視野應該我們給下一代的期望.

我們會記得六,七十年代香港大量移民湧入, 物資匱乏, 但社會上充滿朝氣奮發的精神, 人們從工廠下班後,仍拖著疲乏身軀往商科學校英專上夜學. 徙置區的窮孩子努力讀書進大學, 改變了個人命運也創造了香港的經濟奇跡. 在加拿大我們也應協助青少年具有理想和抱負, 使他們達到個人充份成長自我實現的目標, 而最終也是為了加拿大末來的發展和利益. 這報告也指出, 青少年進大學的期望, 與其父母的期望有極大的關係. 這也可見父母對青少年養成遠大志趣的重要性.

2005-11-21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飢 虛心若愚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這是Steve Jobs 今年六月在史丹福大學畢業禮上演說中的一句話. 他的短短十多分鍾的演詞, 至今仍引起廣泛熱烈的迴響, 很多人都為之感動. 財富週?, 經濟學人, 台灣的Cheers 雜誌都予以轉載.

稍為留意電腦發展的人都會知道 Steve Job 其人, 他是第一部個人電腦創始者, 個人電腦的普及引發了資訊革命, 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其他人也會知道電腦動畫反斗奇兵, 或iPod, 這些都是他的傑作, 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可謂無遠弗屆.

Steve Jobs 的母親是未婚媽媽, 養父是中學也未畢業的工人, 十七歲時, 不想花光養父母的積蓄, 他從大學休學, 但仍去聽那些他有興趣的課. 沒有宿舍就睡在友人的地板, 靠回收可樂罐的退款買吃的, 在星期天到印度神廟吃免費餐. 但他一直追隨著他的好奇和直覺. 在二十歲, 他和友人在車房做出第一部個人電腦, 從此人類社會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十年間, 他由一個車庫擴展成一家員工四千, 市值二十億美元的公司. 但在三十歲時, 他被蘋果公司解僱了, 離開後他又開了公司, 製作世界首部電腦動畫電影反斗奇兵, 然後蘋果收購他的公司, 他又回去做CEO , 在近年推出iPod 又掀起一個熱潮.

在短短的演詞中他說了三個自己的故事, 其中的訊息是:

  1. 在人生中沒有用不到的經歷;

  2. 找你愛做的事然後從一而終, 即使有短暫的失落但終會有回報;

  3. 死亡是人生最重要的導師, 為了好好地死, 必須努力好好地活.

他所說的, 就是如何堅持不斷學習和對生活保持熱情的態度, 這篇令人動容的演說是他給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的肺腑之言. 我覺得應該讓在史丹福之外的同學們, 以及從事教育的所有人都讀到這演說. 大家在互聯網找尋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關鍵字, 就可以找到他的講演原文, 英文, 中文的, 甚至MP3 現?錄音. 我相信, 它給予我們的孩子, 以及在各種學習中的朋友, 都會有激勵和?發.

2005-11-01

My Beautiful Fraserview












"最好的時光"

什麼叫最好? 候孝賢說, " 生命中許多吉光片羽, 無以名之, 難以歸類, 也構成不了什麼重要意義, 但它們就是在我心中縈繞不去...我稱它們是, 最好的時光..."

2005年10月29日星期天早上, 菲沙河畔, 藍天白雲, 陽光微風, 青草地仍濕潤, 河水靜靜地流淌, 樹葉像閃耀的音符, 時間靜止...突然感到生活如歌, 工作如旋律, 悠悠生命在大自然中溶合流轉... 這也是最好的時光, 是為記.

2005-09-18

一個學校遊戲操場的誕生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據說這是加拿大教育的精神. 『培育一個孩子需要整條村子的力量』. 我同意也以為明白它的意義. 直至今天我才親身體驗和真正感受到這種精神.

九月十七日, 中秋前一天, 早上六時多, 天才破曉, 很多人還在睡鄉之中, 列治文一所小學的橾場上, 早己人頭湧湧, 家長, 學生, 社區人士, 帶著鐵鏟從四方八面而來, 他們都是來參加「Community Build」(社區建設) 的義務工作者, 今天, 他們要一起為這間小學建立一個遊戲橾場.

學校的橾場設備都破舊了, 添置新設備需要費用, 一間公司的老闆知道了, 說, 就讓我捐錢給孩子們起一個遊戲操場吧. 然後, 當大家還在放暑假, 一切就在進行了. 九月十五日, 一輛大卡車到橾場上, 放下一個巨型貨櫃, 孩子們都跑來圍觀, 好奇地猜想里面是什麼東西. 十六日, 有工人來了把東西從貨櫃搬出來, 鐵架雜物放滿了一地. 早幾天, 家長們收到一張學校來的通告, 上面寫著:

一同參與興建新的遊戲操場
二零零五年九月十七日 (星期六)

『我們的學校將於九月十七日興建新的遊戲操場. 極需要家長義務在該天協助各項大小工序, 各工作小組均獲詳細的督導, 以確保工程順利完成. 請填寫上頁表格, 踴躍參加是項有意義及有趣味的活動. 同時贊助操場的機構在該天舉行同樂日, 有音樂, 活動及午餐提供給義工, 在場的家長及學生…』


上午七時, 參與義務工作的公司的職員, 學校的教職員, 家長, 學生, 其他社區人士… 開始工作了. 躺在草地上的鐵架, 一根一根地被矗立起來, 慢慢地一個鞦韆出現了, 然後是滑梯, 攀架…, 孩子們都歡呼起來. 義工們協助鏟混凝土, 搬運, 預備午餐, 還有音樂助興…. 這是一次整個社區合作的義務工作, 一個嘉年華會, 而一切是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這是一個「學校 - 商業機構 - 政府 - 家長 - 學生- 社區人士」合作的體現. 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加拿大”community build” – 整個社區都為孩子的教育努力的精神. 加拿大的兒童, 能?在自由和平社區關懷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 是多麼幸福. 是多麼值得我們珍惜.

2005-09-05

勞動節談勞工保障

此文見報時應是勞動節翌日了.勞動節始自加拿大的勞工運動, 己有百多年歷史, 一八七二年一群工人在多倫多爭取勞工權利的抗爭, 使加拿大成為尊重勞工的先驅, 深遠地影?著各地勞動人民爭取權利的勞工運動. 使全世界勞動者逐步得到應有的保障和權利. 勞工運動現時仍不斷地發展, 在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 重點多在童工, 剝削, 基本生活解?, 有害物料對工人的毒害等. 在先進國家如加拿大, 勞動者基本上都享受到良好的有關福利和法律保障. 然而在這數十年來, 勞工市場形態, 僱傭關係, 勞動者的工作形式, 都出現巨大的變化. 現有勞工保障的內容和形式能否隨著時代而轉?, 給予勞動者應有保障? 作為加拿大勞工的一份子, 我對此記念日也頗有感概, 這里就幾個問題和大家談談.

1. 是近來工會行動惹起的爭議. 當年加拿大人對工會運動支持, 是為了工人權利, 也是為了公平和正義. 但發展至今, 很多工會變成向大社會爭取私利的利益小團体. 工潮此起彼落, 置市民的生活於不顧. 保護主義更給移民就業設下重重障?. 我們不禁想,工運是否己發展到末流, 是否仍值得我們支持呢?

2. 加拿大給在職勞工的福利無微不至, 但對於想做工而沒工做的待業?, 很多的福利都跟他們無緣. 這一類的人在新移民中最多. 而“非標準工作” 方式, 如臨時工, 短期, 兼職, 外判的流行, 製造了給一些僱主逃避應給予工人的福利的漏洞.

3. 在失業嚴重職位激烈競爭之下, 工人在職場中實在感到疏離, 孤獨, 焦慮, 壓力, 恐懼, 不安. 這些無形的, 在精神上的, 心理上的傷害, 又豈是明文的勞工條例, 僱傭準則所能給予保障的.

4. 由於勞工保障的宣傳和教育不足, 使很多人並不明瞭法例而不能自衛, 舉例說, 超時工作無補水, 辭職要提早通知否則要賠錢, 安排所謂試工而不給工資, 等等的遭遇, 新移民是常常碰到的.

今天我們得以享受勞工福利, 是來自百多年前先驅們的努力, 但勞工保障的內容和形式, 也應隨著時代而轉?. 在這失業情?嚴重, 非標準工作流行, 勞工市場形態僱傭關係?化巨大, 加拿大進入” 新經濟時代” 之際, 對勞工的保障應給予重新的檢討, 例如工會的角色再定位, 給予勞工與準勞工的保障, 工人的心理精神健康, 僱傭法的切實執行, 以及給新移民有關法例的教育等, 都是必須關心的.





2005-07-19

在旅遊中學習

暑假來了, 很多人都會趁這時外遊, 舒暢身心, 預備好充沛精力回來再投入學習工作. 旅行是大人孩子一家都合適的活動, 不過我也聽過不少孩子嚷著悶, 寧願留下和他們的朋輩聊天, 打遊戲機, 也不願與大人去旅行. 所以, 把旅行安排成充滿樂趣的活動是一家共渡快樂時光的開始.

其實旅行的樂趣在?定旅行時己經開始了. 要?定旅行目的地, 行程和方式要做大量的資料搜集, 研究調查, 有人會覺得煩, 但有人會覺得樂趣無窮, 有甚麼好吃, 好玩, 好看, 好學的, 在未去之前己暸如指掌. 到真正出發時又是一種樂趣, 因為是親身去體驗印証發現, 是一個充滿驚喜和創造的歷程. 旅行的樂趣並未因歸程而結束, 在旅行拍下的大量相片要整理, 買來的東西, 都要處理, 在這過程中, 又像重?了一次旅行, 而繼續帶來驚喜的是, 在這些東西?, 你會看到在?忙的旅途中沒留意的東西.

現代旅行是充滿樂趣的主動學習過程. 你要用電腦互聯网去找資料, 訂機票酒店, 格價, 購買當地旅遊券, 在网站上看過來人的評語. 現在我們都用數碼相機了, 那麼又要學習攝影, 用軟件編輯, 製作幻燈, 光碟, 放上存相网站, 與親友分享. 為了使旅行更充實, 在出發前會了解一下當地地理, 歷史, 文化, 更有興趣的可作較集中的觀察如當地的文學,音樂, 美術, 甚至專題觀察如美食, 時裝, 汽車, 電玩, 漫畫… 這樣, 旅行更變得多姿多釆和充滿樂趣, 它又是一個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好機會, 而這些如電腦的技術和旅遊點的知識, 又令這旅行更豐富, 這過程大人孩子都可以充分地參預, 而孩子對互聯网的操作會比我們更在行!

我覺得, 在這全球化和新經濟時代的來臨時, 教育有兩個重要的目標, 一, 是使學習者具有國際視野和胸襟, 二是使學習者掌握到需要的技能和知識, 現代化的遊歷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暑假, 也祝有外遊的朋友有個更充實的旅程.

2005-06-14

關注校園欺凌行為

這幾天日本發生學生帶炸彈回校爆炸校舍事件, 使校園欺凌行為又為人所留意. 二零零三年日本在近八千所學校中就發生了二萬三千起欺凌事件. 校園欺凌在什甚麼地方都發生. 『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 預防和妥善處理校園欺凌行為』 一直是我們所關心的. 卑詩省教育廳在1998年發出的”關注欺凌行為-在小學校園施行預防程序”, 就指出: 『孩子不應該害怕上學,或擔心那里有什麼事情會發生在他們身上…受欺凌的孩子飽受苦楚,其中有些會把這些壞影響延續到成人期….』

處理學童有關欺凌的方法, 包括對欺凌行為覺察和認識 讓學童明瞭欺凌行為的後果, 對受欺凌學童的支持, 教育學童對他人尊重, 以及用正當的方法去處理糾紛.

校園欺凌行為有種種的形式包括:

(1) 身體的侵犯: 如推撞, 吐唾沫, 腳踢, 毆打, 以武器恐嚇, 傷毀財物, 偷竊等;
(2) 語言上的侵犯: 如嘲弄, 辱罵, 瞪眼, 取笑, 威脅電話, 有關種族, 性別的嘲笑,語言上表示對其財物, 暴力或將施以使其身體受傷害的恐嚇敲詐.
(3) 社交上的疏離: 如說閒話, 使其難堪困窘, 佈局使其看來愚蠢, 惡意散播謠言, 排斥, 刺激憎恨, 搞小圈子使其孤立, 陷害設局以使其受責, 當眾使其出醜受辱.

在欺凌事件上, 通常都有三類人參預: 欺凌者, 旁觀者和被欺凌者. 對這三者的教導和處理是同樣重要,也是所有人的責任. 但我覺得, 要減少欺凌事件發生, 家長除了保護子女免受欺凌外, 更要留意他們有否欺凌他人的傾向, 制止他們欺負弱小, 教導他們不要成為推波助瀾的圍觀者. 最近大溫各校區紛紛推行 “同理心根源” (Roots of Empathy) 課程, 讓幼童在對嬰兒的觀察中培養出同理心. 這是很好的一步, 它使兒童從小就有了對他人的認識和身同感受的能力, 發展出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即孟子所說的”不忍人之心”,而使他們在長大後不會淪落為恃強欺弱的惡霸.

2005-06-10

與新移民朋友談履歷表

這幾天和一些新移民朋友談到在溫哥華找工作的問題. 發覺無論是來自中國大陸的, 台灣的, 香港的, 甚至是新加坡等地來的朋友, 對本地找工作的方法都有很多共同的疑惑. 我在這里先就履歷表的問題和大家討論一下, 希望給大家多一個角度的參考.

問: 我受過高等教育, 在原居地做過多年工作也寫過不少履歷表了, 為什麼還要來學寫履歷表呢?

答: 是的, 我們這里指的是所謂” 加拿大式” 的履歷表. 它們與我們在原居地習慣的格式和內容?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不去留意改變自己撰寫的方法, 那肯定會影?找工作的机會. 新移民所犯的錯誤甚多 (包括我自己在內, 當年也犯了不少錯誤.) 很多新移民求職者會在履歷表寫上自己的性別, 年齡, 籍貫, 婚姻狀況, 身高, 健康狀況,等… 但要知道, 在加拿大因保障人杈和公平就業, 僱主是不能因你的膚色, 性別等來決定是否聘用你. 如果你這樣寫, 那只會顯露出你不明本地的情?. 當僱主不愁找不到員工的情形下, 他何不找個更熟悉本地情況的職員?

履歷表還有很多細節巧妙的地方. 比方說有人會把相片, 工咭號碼, 甚至一大堆証書都寄上. 要避免犯上這些錯誤, 花一點兒時間去再學寫履歷表是值得的.

問: 書店里, 圖書館里這麼多教人寫履歷表的書, 幹嗎還要上學習班學寫履歷表呢?

答: 自己去學習改善是絕對好的. 但學習班 (如求職訓諫班, “就業通”課程, 等), 也有很多好處. 學習班是一群來自各地的朋友共同學習, 互相幫助支持, 互相鼓勵, 分享資源和就業訊息. 這比個人孤軍作戰更好. 溫哥華是臥虎藏龍之地, 你可以得到他人的提點,也有導師替你的履歷表作批改把關. 甚至在學習班中, 你可以找到一些朋友, 導師做本地的咨詢人, 這也上學習班的另一種得益.

問: 我有豐富的經驗閱歷. 學歷, 專業資格, 工作歷史, 個人成就, 著作等加起來起碼十頁紙. 但這里的人說, 履歷表應該是"一張起兩張止". 這一兩張又怎能看到我的能力, 這不是很不公平嗎?

答: 要知道在溫哥華一份聘請廣告會引來幾百封應徵信. 僱主那有時間去慢慢讀完十多頁的履歷表呢. 履歷表要精簡扼要是必須的. 寫履歷表其實也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 在撰寫的過程中, 我們思考和組織. 你要把你的前半生歸納在兩頁紙中. 找工作的要訣是無論何時何地, 扼要地向有可能給你工作机會的人表達你的意願和目標. 僱主不會有時間去听你的長篇大論. 你先要好好地自我檢討, 分析, 歸納, 然後用最小的篇幅表達出你的就業目標, 成就, 學歷, 經歷, 專長, 能為對方帶來什么貢?.

問: 既然履歷表說得這麼重要, 那是不是把履歷表寫得好就能找到工作?

答: 不!
履歷表寫得好只能幫助你容易點找到工作. 找到工作還要靠其他很多因素, 單靠一紙履歷表作敲門磚而找到工作的少之又少. (多數是靠人際關係. 先打了招呼, 介紹, 或在不同場合先商談過再遞上履歷表存案. )

好的履歷表不能保証你能找到工作, 但壞的履歷表會令你丟掉應己得手的職位. 如果履歷表中有不應有的資料, 錯白字, 時序混亂, 前後不一致, 骯髒, 錯漏, 掉亂頁數等, 都會破坏僱主對你的印象. 當他有別的求職者可以挑選的時侯, 他又何必請一個他沒信心的人.

履歷表雖不一定會給你予職位, 但它卻是不可或缺的. 履歷表是求職者的” 名片”. 隨時隨地我們都要遞上履歷表給任何有可能給我們帶來工作机會的人. 對於有可能聘請的人, 僱主也必然會要求交上履歷表以備案, 這樣履歷表也變成了找工作必備的工具, 這是在找工作中的朋友不能掉以輕心的.

2005-06-02

千里馬常有! 伯樂何在?

筆者參加了一個由前瞻組織(Looking Ahead Initiative) 主催的「聘用新移民」論壇,大會的主題是,「從新移民融入卑詩勞工市場得到的經驗」. 與會者約有一百五十人,分別來自三級政府有關部門,社會服務機構,學院,工商界以及以在職勞工人士等。就未來二十年加拿大技術人員短缺的問題, 新移民進入勞工市場的困難和解決辦法進行討論。席上我見到不少中國人的面孔. 這顯示出華人已漸漸參預了勞工問題的討論. 這是一個頗會影響政府對新移民就業的政策和方針的會議, 越來越多的華人關注本地勞工問題, 及就移民就業問題去表達意見,是很好的現象.

會上各人提出意見和解決的辦法,其中不乏許多有建設性的建議和精闢的論點,但其中提到的一則 “千里馬與伯樂” 的故事最令我有所感觸.

議程中有一項是成功個案的示範,其中有一位中國工人現身說法,自述他曾面對的困難和解決的過程。他因所工作的部門收縮面臨解僱,他的上司為了把他留下, 幫助他去轉移到另一種工作的部門,在這其間,他遇到學習新的技能, 語言障礙和人際溝通的困難,但經過上級和有關人士耐心熱誠的協助,加上自己的不斷的努力。終於成功地把自己轉型,在新部門成為一個優秀的工人。這位中國籍工人在結論說了一個中國古老的, 伯樂與千里馬故事. 他說,伯樂在市集上看見一頭瘦馬,快要給人宰掉作BBQ了, 伯樂慧眼識貨, 知道這其實是一匹好馬, 就把它買下,加與耐心飼養栽培,不久, 這馬就恢復成為一匹奔馳如風的千里馬。講者說,他是有幸遇到了伯樂 – 他的上司,使他的能力技術得到認識, 才能得以發揮. 但他很感歎地說,在加拿大有才能的人多得是, 但伯樂又有幾個呢?

故事講完,聽眾大樂, 掌聲雷動,久久不絕。我覺得這顯示了 ”人同此心”. 其實每人都知道問題所在 -- 來到加拿大的新移民,尤其是那些獨立移民的專業人士, 他們都要通過種種的挑選條件才得以批准移民到加拿大來。他們是有經驗,有專長的人才,但是到了這?, 並沒有伯樂去賞識他們, 好好地用他們,沒有機會給他們去發揮, 為加拿大作出貢獻。我們一方面驚呼未來二十年卑詩省將因為人口老化,自然出生率不足而出現的嚴重技術人才短缺。但另一方面我們對於身邊這麼多專業技術人才投閒置散而視而不見,這不是騎驢找驢, 很荒謬的一件事嗎?與會人士指出很多現存的問題: 政府各部門,如移民部, 勞工部, 人力資源部互相間的不協調; 保守的觀念和本地專業機構的保護政策,以及外地專業資格不獲承認… 這些都給新移民築起重重就業障礙。

中國唐朝的韓愈也說過 '伯樂和千里馬' 的故事. 他眼見當時人材被遭蹋不受善用, 感概地說:「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這情景與我們現在情形何其相似。不少技術人才在這里, 不是找不到工作, 就是做一些與他們本行完全無關的工作. 就業不足 (underemployment )在這里是比失業更嚴重的問題. 志不獲伸,才能不得以發揮, 眼見人生最寶貴的階段即將逝去,這對專業人士來說是何其痛苦。所以韓愈說,「…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 其真無馬耶? 其真不知馬也! 」 在卑詩省,我們擁有這麼多技術人才但卻視而不見. 任由他們投閒置散. 結果他們或心灰意冷地回流,或跑到外省或美國去尋求發展. 當我們驚嘆的人才不足的時候, 為什麼不好好地幫助他們進入勞工市場, 這也是一種最有效的解決技術人材不足的方法呀. 這不就是像韓愈所說:「唉! 難道真的沒有人材嗎?他們是真的不識人呀。」

2005-05-30

零五年卑詩省就業市場

上週末中信中心舉辦安居樂業迎新會參加者眾, 反映了新移民對就業與移民安頓資訊的需要, 我負責加拿大就業市場的講座. 座上聽眾約有八成是來自中國大陸, 二成來自台灣. 了解加拿大就業市場是相當重要的, 加中勞工市場和覓職方法迴然不同, 有了認識再行調整心態期望, 再去部署行動策略, 自然較易在求職競爭中勝出. 講座的重點內容是

1. 大溫地區勞工市場近況;
2. 加拿大勞工市場的變化;
3. 個人覓職與勞工市場, 在現實的條件下, 個人如何取得優勢.

在過去一年, 大溫地區就業情況的確有了好轉. 據零五年四月的報告, 卑詩失業率降至百分之六點一, 這是自一九八一年六月以來的最低點. 與去年同期比較, 最大職位增長行業依次為建築業, 增加四千八職位, 總數是十七萬三千從業員. 其次是專業服務人士, 科學及技術服務人士. 其他如住宿和食物服務, 金融財務, 保險, 地產, 商務, 衛生健康方面職位都有增長. 在職位收縮方面, 一如所料林木, 捕魚, 礦務, 石油天然氣行業繼續走下坡, 製造業也在收縮中. 值得注意的, 是零售和批發業職位去年大倒退, 加元高企是一大原因, 在長期來說這行業的職位我們期望會有很大的增長.

在較長遠的角度來說, 二零一零冬季奧運會無疑是給卑詩省職位增長打了一支強心針, 我們都對它抱著極大的期望. 事實上在建築業地產業己經起了作用, 其他如酒店, 飲食業也開始見到效果, 零售業也將會成為最高創職行業之一. 有幾個主要基建項目將帶來不少職位, 這包括二零一零冬季奧運會, 溫哥華會議展覽中心, 海天公路拓建, 溫哥華機場經列冶文至溫哥華市中心快速運輸系統.

在這形勢下, 有幾點是求職者要注意的:

一, 如何準備好去獲得有關職位要求的經驗和技能,
二, 如何使自己更有靈活性.
三, 大多數的職位是在服務業;
四, 長期全時間的職位越來越少, 要準備好接受 “非標準工作”, 如兼職, 替工, 臨時工, 契約工, 等的職位.
五, 在勞工市場, 公開廣告的職位不足百分之二十, 要透過其他方法去獲得隱蔽的職位.
六, 由於公司收縮的趨勢持續, 中層職位首當其衝在減少中, 在基層的職位有較多的機會.

總的來說, 有效的求職者會作好策略性的覓職部署, 例如先但求得一職以解決生活和取得本地經驗, 在中期及長期透過轉職和進修獲得較好的待遇和進入自已的本行.

2005-05-27

愛因斯坦和教育

愛因斯坦這舉世知名的科學家在物理學上的貢獻是不容置疑的,談起他便不其然地想起相對論. 還有他那睜眼伸舌的老頑童照片. 適逢今年是愛因斯坦發表其相對論的一百周年紀念,然而多少人會留意到他的治學態度和他石破天驚的科學發現之間的關係?

愛因斯坦除了在科學上卓越的成就,對年青人做學問的功夫有精闢的啟示,他的童真和性格也使他成為孩子們的偶像. 他和小朋友有不少通信, 後來結集成 “親愛的愛恩斯坦教授”. 在互聯網上可找到無數小孩子做的有關他的網頁. 我曾和一個五年級的學生談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他認為他最難忘的是愛因斯坦那淘氣頑皮,伸舌的照片,這相片是攝於他七十二歲的生日會上.他最欣賞的是愛因斯坦與人分享學問的精神,對知識的尊重及對別人的鼓勵 - 他是這樣的出色,卻也是如此的謙卑.

在愛因斯坦和小朋友的通信裹,他不停的鼓勵他們學習.當氣餒的芭芭拉告訴他她的數學成績強差人意時,愛因斯坦回信給她:不要擔心你在數學上遇上的困難,我向你保證,我遇到的數學難題比你還要多.

愛因斯坦做學問的態度從他的語錄中可見一斑.除了相對論外, 他還留下妙語連篇, 這些妙句可以使人忍悛不禁但更令人深思. 例如他說:

“當你製造了一個難題, 你是不能用同樣的思考方法去解決這難題的.”
“不停的懷疑提問是最重要的, 好奇心有其必然存在的價值.”
“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
“若你從沒有犯錯, 就是等於你從沒有嘗試新的事物.”

他的語錄中也表現他勇於突破的精神,他說:
“人能跳出自我,才算是真的開始生活;”
“惟一干擾我做學問的東西就是我所接受過的教育.”

“懷疑”; “好奇心”;”想像力”;”不怕犯錯”;”創新”;”直覺”;”擺脫自已的框框”; “跳出傳統教育的規範”等, 都是他所?調的. 教師能教曉相對論, 不過只有培育出學生優秀的為學之道, 才能使他們在舊有的知識領域上有所突破. 教育的目的並不衹是知識的薪火相傳, 而是培育一種終身學習的態度.

2005-05-26

留學生與新思維

前幾天在西門菲莎大學出席一個為留學生舉辦的教育與職業研討會. 在會前我和一些講者交談, 不少人都慨嘆留學生歸國時, 很多人碰到對學非所用的問題. 果然在研討中, 同學們所關心的, 除了學習方法外, 就是對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能否與現在所讀的有關的擔憂.

"學非所用" 的現象普遍. 原因部分是來自失業率高企 - 人浮於事在加拿大北美洲如此, 在亞洲如中國香港臺灣亦然. 當找不到本科所學的工作, 為了謀生什麼工作都要接受了. 然而勞工市?的激烈競爭只是原因之一, 更大的原因是現在職業結構面臨巨大變化: 科技, 交通和通訊發達, 全球化的趨勢使全球勞工市場起了改變. 長時間全職的工作越來越少了, 代之是合同制, 短期工, 臨時需要才召集專業人材等工作; 工作的種類在變化中, 很多傳統行業被淘汰, 從未聽過的新工種每天都在出現; 行業的分類越來越模糊. 一些報告說, 在美國, 一個人在一生中平均會轉五份工. 當我們用傳統的觀念去期望得到可以投身一生的工作時, 我們經常會感到失望和惶然.

在這情形下, 我們必需具有新的思維新的處理方法, 才能克服這些變化, 首先要知道的, 是無論就讀任何學科, 都要保持著彈性, 創意, 樂觀和幻想力, 努力向前而放眼將來, 使所學的變成可轉移的技能, 隨時應用在將來未知的挑戰和要求上. 留學生的優勢是放洋留學建立了國際視野. 加強適應能力和增加自己進入多種行業的可能性. 這會使我們在這新經濟時代發揮得更好, 取得更傑出的成就.

2005-05-25

煙士披里純與亞士披里純

梁啟超寫過,一切的大事業,大成就,都是來自一剎那的煙士披里純。這Inspiration是突然而來的創造衝動,靈感和狂熱,精神受到鼓舞去完成某件事的熱情。我認為,除了煙士披里純之外,還有一種亞士披里純 Aspiration -追求卓越的慾望,志願和抱負. 發揮創造力的激情,和不斷追求超越的抱負,是成功的教育和學習最重要的因素。

但這是很多年青人所缺少的. 無可否認,溫哥華是一個安逸寧靜的地方,但這會令人眼界狹窄和意志消磨. 加拿大失業率高企,使很多人未敢奢望理想. 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勉強謀得一職者環視朋輩,有的尚在待業,有的在聊勝於無兼職,不禁自我滿足,沾沾自喜但求保住職位於願足矣·很多人移民其中一原因是希望擴闊視野,但慢慢也被環境同化薰陶,消失了激情理想. Gladwell在他 the Tipping Point一書中,提到the power of context那就是,人如何被環境所改變. 我們的現時情況, 就是漸漸地自我萎縮.

我有個年青朋友,中學畢業後選擇到美國昇學,回溫探爸媽時,會爭取時間當義工訓練青年領袖. 有次我看著他和中學同學敘舊,他興致勃勃地拿出一本書說,這書的作者不足二十歲, 就己設立青年議會推動環保, 影響幾十萬人. 當他說這話時眼睛閃著光芒,我知道, 這就是Inspiration和Aspiration在起作用了.但他同輩似乎沒興趣仍在爭論什麼地方東西便宜. 這幾年來他工作遊學於亞洲美洲、最近剛進耶?大學再唸博士. 而他的同輩還在長嗟短歎憂心職位不保.

目光狹窄,固步自封,缺乏熱情是學習的大敵. 如何使我們的年青人能敢作敢為敢有理想, 有抱負眼光遠大呢? 這會是目前教育的重要一環.

2005-05-23

關心小留學生

日前我送兩位來加作社工實習的香港大學生去機場. 這兩位女生在溫哥華期間住在一個西人家中, 這屋主提供住宿給好幾個不同國籍的留學生.

當我在客廳等時, 發覺在餐桌一邊, 有個約十三, 四歲的中國男孩一直看著她們執拾行李, 當其他人走開後, 他還呆呆地站著. 後來我回車上等她們與主人告別, 很久才見她們出來. 原來是那孩子哭得厲害, 不捨得他們離開. 她們說, 這男孩一年多前從中國來?哥華唸書, 四,五年後才會回國. 他在這里沒有朋友, 英文不好, 難以與人溝通很不快樂, 在這兩個月有了她們來, 才顯得開心, 把她們當是大姐姐, 但現在她們又要走了, 所以傷心哭起來.

她們說, 這些小留學生的監護人除了提供經濟上所需外, 對於他們在適應和情緒等方面卻沒大幫助. 學校即使有輔導老師亦只留意學業安排, 而輔導員亦不能主動個別照顧. 遑論處理他們的文化適應.

離鄉別井在外求學不是易事. 留學生除了學業, 還有文化適應, 生活方式改變, 思鄉情緒, 社交活動, 交友和感情的問題. 我們不時聽到一些留學生因感情適應處理不當而產生的社會悲劇. 而年紀更少的問題更多. 不過他人不易覺察.

近年各校區為開拓新財政來源, 大量招攬包括小學的國際學生. 私校海外招生更不遺餘力. 然而我們甚少听到除了在校內學業上的輔導外, 有什麼協助這些小留學生校外生活適應的措施. 當越來越多小留學生湧入的時候, 要避免問題出現, 準備好給他們的協助是刻不容緩的.

2005-05-19

我們都是天才

教育把我們漸漸變成了一個社會人, 但教育制度也防礙了我們的創造力發展. 我們常說: 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這是一個人小時的創造力, 在成長的過程給環境和制度消磨怠盡的例子. 愛恩斯坦就這?說過: "惟一干擾我做學問的東西就是我所接受過的教育.”- 我們曾經擁有的創造力都到那兒去了?

我們常把那些比一般人更聰明更有創造力的人稱為天才. 認為他們的能力是來自天賦, 而我們並非天才就是無此天份. 在培養天才兒童創造力的各種方法中, 有一種簡稱SCAMPER 的法則:

S - Substitute 代替
C - combine 合併
A - Adapt 適應
M - Modify 修改
P - put to other use 用於別的用途
E - eliminate 排除
R - rearrange 重新排列

那就是, 把我們原有的東西, 如工具, 如方法, 如思想, 在應用的過程中, 放棄以前慣用的方法, 用另一種方法來代替, 或是利用數種方法合而為一, 成為一種新的方法; 或是盡量使一種方法, 去適合遷就新的要求; 或者是把一種方法予以修改, 變成另一種方法; 或是把世代沿用的方法, 應用於匪夷所思的別的用途, 或是把一些既有的方法, 把其中的一些過程或組成部分清除; 或是把固有的過程或組成部分重新排列, 而產生化學作用創造出新的效果….

我們看到, 用SCAMPER 可以創造出千變萬化的效果. 而最重要的, 是這些變化都源於我們原有的基礎, 它不一定需要超人的先天資質, 重要的反而是能否把握到方法, 把握到方法而切實去實行, 可以使我們在一成不變的規矩, 教條, 制度下, 變成創意無窮的天才. 在日常生活上, 在工作環境上充滿新意, 活力和創造力.

很多人都喜歡說創意. 在現時的教育改革上, 在機構策略性計劃上, 最時尚的口號就是: 要跳出思想的框框, "Thinking out of the box". 舊有的教育方式的確把很多有天份的人放進平庸的框框, 但要跳出這枷鎖並非只有天才們才行. SCAMPER 告訴我們, 不假外求, 反求諸己. 其實我們擁有不少寶貴的東西, 只要我們懂得去用, 我們會是別人眼中的天才.

就業觀念的全盤改變

現時香港, 中國等都像加拿大一樣, 面對失業和工人下崗的問題, 而全球性的就業趨勢, 例如日本的” 終身雇佣制”, 中國的” 鐵飯碗”, 我們所追求的從一而終的就業理想, 都趨而崩潰. 很多以往所謂” 非正式就業” 的就業形式, 在現時己成為主流, 很多國家也己把自謀臨時工等統計為就業. 在現時的情?下, 我們需要具有新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這是我們經常提出的" Paradigm Change".


如何使更多人更好的找到工作己不是加拿大獨自面對的困境. 近年來, 香港, 中國到此地考察取經的越來越多了. 中國近年面對大量工人下崗問題, 對於就業培訓己在急起直追, 他們也開始提出不少方法和觀點. 手頭上有一本湖北人民出版社關於” 隱形就業” 小書, 討論到” 窮則思變, 傳統就業觀難以為繼”: 提出一些必須具有的新就業觀念, 很值得在加拿大的求職人士借鏡:

1.市場觀念 - 勞動者要主動在勞工市場中尋找就業機會, 必須打破原先那種” 坐, 等, 靠” 的就業意識.

2.主體和競爭意識 - 勞動者通過自身不斷的學習和努力, 抓住產業結構、 職業結構大調整所帶來的職業再選擇的機遇, 掌握競爭擇業主動權並取得競爭擇業的勝利.

3.創業觀念 - 在新經濟系統中, 新行業, 新產品, 新經營理念, 新思路, 新觀念層出不窮, 有膽識, 精明的勞動者可以自謀職業走自主創業之路.

4.效益觀念 - 求職者必須把擇業的和效益比較. 擇業的成本包括找工作的勞動時間和金錢投入, 以及用於培訓費用的投入. 例如一求職者認為他找不到工作是因為英文不好, 於是準備用兩年時間去學好英文再找工作. 在這里他就必須考慮在這兩年中用去的勞動時間和費用, 以及兩年後是否就可以找到工作的成本和效益.

5.風險意識 - 在市場經濟必然存有風險. 例如工作消失, 生活不安全感, 心理波動, 等. 求職者必須勇於承擔在擇業過程中的各种風險, 另一方面也要爭取風險最小化.

6.流動意識 - 在美國勞動者一生的轉職平均為7至12次. 職業的流動顯示工作的不穩定和收入的不確定性, 勞動者即使不喜歡但也要努力適應和接受這一机制的調節.

7.超前意識 - 新興職業源源不斷出現, 求職者要有” 七十二行” 外的職業敏感性, 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先人一步去從事新行業.

8.非正規就業” 應被承認為正式就業形式 - 求職者在追求” 全時間長期聘用” 的工作外, 應勇於接受和從事非正規就業的行業.

這些觀念, 完全適用於現時加拿大的就業環境. 在這個洞察先机者生存, 適應者生存的年代. 傳統就業觀念的改變會使我們更有效地找到工作.

2005-05-18

大清留美幼童與中國留學生傳統

從香港回來, 恰好是溫哥華學校開學前一天, 航機上擠滿身穿名牌手持數碼相機, 來自台灣和香港的小留學生. 他們剛渡假完畢, 趕在最後一天回加開課. 這使我聯想到在去年無意地買到的『晚清留美幼童命運剖析-觀念與悲劇』一書, 它記述一百多年前, 在容閎和李鴻章努力下, 清政府派遺首批官費留學生在美國留學的歷史. 最近又購得記錄片『幼童』以及『大清留美幼童記』一書, 對於已被湮沒而鮮為人知的中國首批留學生有了更多的聲和影的感受.

當年一百二十名小留學生, 年齡平均十二歲, 在1872年乘船跨海三萬里, 經過三十多天到達美國. 像現今的小留學生一樣, 他們承受在異國求學文化適應的痛苦, 不少人因勤學過度病死異鄉, 但很多很快就適應美國生活, 以驚人的速度越過語言障礙, 進入耶魯, 哈佛, 哥倫比亞, 麻省理工, 在各校成績都有傑出表現.

但他們的洋化令清政府不能容忍, 在十五年後大清政府突然提前終止計劃, 全數遣送回國. 他們回國後飽受歧視, 如囚徒般被隔離. 但這些留美幼童不少後來成為中國礦業, 鐵路業, 電報業的先驅, 幼童中包括有後來著名外交家梁誠, 中華民國首任總理唐紹儀, 清華大學校長唐國安, 鐵絡工程師詹天佑, 也有不少成為海軍將領, 如沈壽昌, 陳金揆在中日甲午海戰殉國, 薛有福, 黃季良等在中法海戰陣亡.

在航機上我看著快樂的渡假回加的小留學生們. 我想, 要他們背負當年幼童們“求洋人擅長之技, 而為中國自強之圖 "的使命也許是太沉重了, 但要是能在追求個人發展和幸福的同時, 在"亞洲太平洋世紀" 來臨時, 為國家作出貢獻, 應該是更美好的事吧.

2005-05-17

勞工節談勞動者保障

勞工節源自加拿大的勞工運動, 己有百多年歷史了, 在一八七二年左右, 一小群工人領袖在多倫多爭取工人權利的努力, 使加拿大成為尊重勞工的先驅, 深遠地影響著美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勞工運動. 在這百多年來, 勞工市場形態, 僱傭關係, 勞動者的工作形式, 都出現巨大的變化, 目前失業問題的嚴重和長期持續也加深了”僱人者”和”受僱者”的矛盾和衝突. 現有勞工保障的內容和形式是否能隨著時代而轉變, 給予勞動者應有保障值得我們檢討. 作為加拿大勞動者的一份子, 在這里我就幾個問題和大家談談.

1. 加拿大給在職勞工的不少的福利和保障, 但對於願做工而沒工做的待業?, 很多的福利都跟他們無緣. 由於根本就未有工做. 他們沒有就業保險, 勞工賠償, 勞工假期, 超時工作, 婚娩假期…. 在這勞工日. 當我們享受給在職勞工權益之餘, 對於末能進入勞工市場的待業者是否也應得到保障和關心呢?

2. 由於人浮於事, 現在是僱主”買家市場”, 有工不怕沒人做, 老闆可以把工資壓得最低, 又或利用種種” 非標準工作” 方式, 如臨時工, 短期, 兼職, 外判, 來逃避應予工人的福利. 長期的失業率高企也導致勞工自由市場出現不平衝. 勞工市場漸漸分化為僱人者和受僱者(或等待受雇者)兩大類. 僱人者擁有生殺之權操縱著待業者的就業機會. 促使了職場欺凌和僱主剝削的普遍和嚴重,

3. 僱主對工人可以呼之則來揮之則去, 賓主之間無需什麼感情道義, 公司收縮裁員, 在經常“兩個只能活一個” 的情況下, 職員之間不能互相信任, 經常處於緊張的敵對競爭狀態. 勞動者在職場中感到疏離, 孤獨, 焦慮, 壓力, 恐懼, 不安. 對公司無歸屬感, 對同事無感情, 對工作無熱誠, 對事業無遠景, 對前途無信心. 這些無形的, 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傷害, 又豈是現今的勞工條例, 僱傭準則所能給予保障的.

4. 勞工保障的宣傳和教育不足, 使很多人不明瞭法例而不能自衛, 舉例說, 超時工作無補水, 辭職要提早通知否則要賠錢, 安排所謂試工而不給工資等等的欺騙行為是求職者常常碰到的.

對勞動者保障重新檢討: 給予勞工與準勞工的保障, 勞工的心理精神健康的關注, 對新移民有關法例的宣傳和教育, 防止職場欺凌行為, 僱主剝削和欺騙等, 都是必須急切關注的.